原載于《上海戲劇》2018年2月刊
近兩年,以莫扎特生平為主題的法語和德語版音樂劇紛紛來滬,讓國內觀眾對這位前無古人也難后有來者的音樂家有了更多認識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死忠粉絲。其實早在法語版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橫掃上海灘之前,另一部“莫扎特”也于去年年底悄然登陸了NT Live,并在今年年初回歸了倫敦舞臺。盡管宣傳比不上前兩者聲勢浩大,但劇作家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對于人性和藝術本質入木三分的辛辣刻畫、男主演Lucian Msamati強大的語言感染力

薩列里誠然是全劇的敘述者,既是參與者,又是評論者。薩列里與上帝作了一筆交易,他快速地獲得了世俗的喜愛,然而他所謂的幸運竟然是見證一個天才的誕生,薩列里企圖用美德來完善自己,然而莫扎特表現得就像是一個沒有道德素養的人(多次使用“shit”這種詞匯)薩列里內心的無奈通過臺詞可以看出:他不必放下臺球桿就能寫出樂譜,輕而易舉擊碎我的苦心經營。天賦是否要和美德并列呢?這個問題讓我想到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爭辯的那個問題,靈感重要還是技巧重要?音樂的天賦和感知來自于先天還是后天?很明顯

雖然劇名叫莫扎特,但是實際上在講述奧地利宮廷作曲師薩列里嫉妒莫扎特的天賜才華,掙扎著毀滅他的故事。既生瑜,何生亮?這應該是薩列里內心的真實寫照了。
作為一位成功的宮廷作曲師,薩列里自認為是上帝的寵兒,直到莫扎特出現,他的內心世界開始崩塌。莫扎特的才華讓他惶恐、嫉妒,他一再否認莫扎特擁有天賜的音樂才華的事實,可是莫扎特的一部部作品,每一個音符,都敲打著他,讓他認清自己的平凡,莫扎特的偉大…摧毀他還是幫助他,薩列里痛苦地掙扎…最終嫉妒還是擊敗了理智

【莫扎特傳】薩列里的平庸者說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