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35381
別讓我走:2010推薦,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學會了殺魚。在眾多魚面前將一條開膛破肚,不經意間,沒有了內臟的魚竟跳到了眾多魚的魚池里。它們能聞到自己同類內臟里的味道吧...殘。忍。終究我不是素食,終究我沒那么多心,終究我愿意相信它們什么都不知道。
選擇捐贈人的這一點是頗具哲學意義和探討價值的,我以為可以看到一個余味深長的電影,但兩小時我度過的云里霧里。首先它對這樣一個距離我們現實生活遙遠的世界觀,并沒有做足描述,以至于觀眾想了解海爾森所處世界的道德規則,法律規則,都全靠猜。如果觀眾這個世界觀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對他們的感情和愛情產生共情?我在想,你想表達什么,究竟是體制下人的苦難,是孩子的童真,還是無疾而終的愛情?我相信書不會差,但片子毛病非常多。
當一生的旅程只在生死之間,一路只為死亡而生
這樣絕望的世界會怎么樣?
他們可以歡笑可以吃飯可以旅行可以開車可以看書可以看電視可以做愛悲傷甚至都可以相愛
那他們與人類到底差了什么?人類比他們又多了什么?
一樣的要走向死亡,一樣的要走過衰竭走向completion。
他們只配被稱作creatures,而不是human,you & I 終究是有區別的
童年的教師很殘酷的告訴他們,人類的孩子是會有很多種可能,即使是做收銀員、演員、駕駛員,但是唯獨多的這“可能”和“選擇”二字就讓他們足以睥睨傲世你們。而你們這些器官捐獻者,沒有其他出路,等待著的出路只有捐獻、終結。對于他們連死亡這個詞都是吝嗇的,而向來以用completion這個詞來代替。
這樣的世界,愛是他們最大的奢求。
每個人都牢牢抓住唯一真實而美好的感情,誰也不想落單
甚至傳說中愛也是救贖他們卑微存在的救命丹。
露絲不想獨自一個人絕望因而搶走霸占了與好友情投意合的湯米。
兩人無法支撐的感情走到最后時,露絲也再無求生的意識。
凱西因心中的愛而過著卑微卻堅實的日子。
哎
無論畫面也好, 配樂也好, 都可以算作地道的文藝愛情片兒. 但其實, 片子從科幻的角度來看也未嘗不可.
開篇旁白首先打下了科幻片的基調,不治之癥全都可以治愈,但是看到1952年的時間, 沒認定這會是科幻.
起初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純潔的. 孩子, 健康的孩子, 教學條件完備的學校, 英倫風光, 以及兩小無猜的愛情~
然而, 為什么這些孩子都被這樣嚴格的管理著,手腕上戴著信號器, 尤其是在健康方面的側重, 定期體檢和絕對不能抽煙等等? 這些孩子從哪兒來? 這是一所孤兒學校么?
一個實在不忍心欺騙孩子們的新來的老師, 因為受不了自己心中的譴責, 無論孩子們是否聽得明白, 她都要把真相告訴他們,于是她被辭退了, 我們也大概明白了原來這些孩子的存在, 只是為了器官捐獻.
長大之后的一個關鍵情節, 是去找真身, 看到這兒其實克隆的科幻調調已經很明朗了. 這些生命純粹是人類為了應對疾病,而被"制造"出來的.
和幾乎所有科幻一樣, 觀眾的甜蜜點在于: 被人類"制造"出來的, 有了自己的感情和思維.
好的電影勢必都有好的劇本來支撐,然而好的劇本不一定帶來好的電影。
這片子是后者。
作為一個克隆人反思自己生命意義的故事,全片充滿了逆來順受的服從和可以忽視的微弱的反抗,大量寫意的空鏡頭以及女主角的旁白,讓我在看到一半的地方幾欲睡著。
片子的三分之一用來描述三個孩子的童年故事,慢得出奇,各種莫名的情節都得以呈現卻莫衷一是,我猜測它們勢必在小說當中有著巧妙的寓意,只是我太愚笨沒有領悟出鏡頭企圖傳達的意思。片子后三分之二介紹三個孩子失散多年又團聚,卻馬上面臨生死離別。可惜,奈特莉死之前的鋪墊做得并不夠,以至于有點血腥的手術死亡顯得并不轟轟烈烈;更不用說Andrew和Carey唧唧歪歪許久終于發現“驚天秘密”的橋段,原本40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硬是拉長到60分鐘里。這片子的進展之慢,情緒渲染的過分,真令人發指。
雖然導演明白了小說企圖表達的內涵:每個人之于這個社會都是捐獻者,捐獻時光、捐獻精力,最終一個人死去,抱著遺憾,抱著愛,抱著各種糾結復雜的情感。有些人成為看起來的勝者,有些人成為一無是處的被欺壓者
在看完電影后兩周把小說也一口氣讀完了。電影基本忠于小說,淡淡的,緩慢的,哀傷的。重現得最好、最能體現出電影的優勢的是湯米在返回的車上嘶吼的鏡頭,那是要嘔出靈魂的聲音,和他在海灘上孩子一般奔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的眼淚瞬間掉下來。對于兩人去拜訪夫人的那段顯然不夠精彩——這是全書最具沖擊力的一段。夫人已經努力過了,努力讓社會知道他們也是有靈魂的,然而,看似最尊重他們的人對于他們的未來依舊是不以為意,只在意自己的柜子能不能賣出去。就算知道這些“工具”有靈魂,有痛覺
別讓我走:2010推薦,我不是沉默的羔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