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5436
一首小夜曲:小人物的知足感
“交往了十年就要步入婚姻殿堂嗎?”這是個響亮而有力的詰問,直面婚姻義務的挑戰,這是一個依舊擲地有聲的問題,而最好的答案也許不如想象中輕巧和隨意。“等到后來回憶時,能使你感謝自己的幸運,覺得‘那是在那里出現的是她,真是太好了’,這樣的邂逅就是最幸福的邂逅哦”。這是伊坂幸太郎的生活觀察與體悟,長期的生活積累會告訴我們問題的根源(顏落寒),就像起初崩潰的藤間前輩在婚姻磨合中的生活習慣差異,其實“用完剪刀后的收納習慣”真的只是生活瑣事里的冰山一角
電影本身還是有日影常有的松散感,沒有特別激烈的情感表達,求婚也好、拳擊決賽也好,都籠罩著一種營造出的散漫。隔著屏幕看,好像總覺得慢放了一樣。
三浦春馬和多部妹子都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算是男女主角吧。但因為故事本身是多線進行的,主角并沒有突出,反倒是織田一家很突出。矢本悠馬演這種有特點的角色很到位。森繪梨佳真的好好好好看啊!她在場的畫面我的目光都移不開,很符合大學時代被大家憧憬的女神設定。
因為我很喜歡伊坂幸太郎的原著,所以電影即使節奏松散也從頭到尾看完了。
*給學校影協瞎寫的(嚴重偏題的)薦影(實為觀后感),豆瓣同步一下。
這部電影改編自伊坂幸太郎目前唯一的戀愛小說《一首小夜曲》。也許由于此前推理小說的寫作經驗,原著中伊坂將幾篇故事組織得很精妙,人物關系以及情感聯系就像是蛛絲,纖細卻又堅韌,就像夜晚城市里輕輕飄蕩的歌曲,裹挾著車站前柔和的燈光。然而,原著難免同蛛網一樣略顯松散(也許是作者有意而為之),但是導演將原本的幾篇故事整理糅合,串成了一串項鏈,使得電影表達更為流暢。
“邂逅”是貫穿全片的主題之一,這個詞本身就帶著詩意
評價伊坂幸太郎被影像化的作品成功不成功,核心在于影片溫暖不溫暖,《一首小夜曲》做到了。影片忠實還原原著,有平常而溫馨的愛情,失敗而不氣餒的勇氣,以及那種說不清道不明卻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現今日本作家中作品最受大眾歡迎的三位分別是村上春樹、東野圭吾和伊坂幸太郎。三人的作品自然受到制片商的關注,但要說起影像化的難度,村上春樹的作品充滿后現代主義和意識流風格,無疑是最難呈現在大銀幕上的,距今好像也只有《挪威的森林》和《且聽風吟》兩部,且都不成功,也沒引起多大關注
一首小夜曲:小人物的知足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