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講述了一個充滿濃郁臺灣鄉土氣息的童趣故事,世界觀有點像蟲師+百鬼夜行的感覺,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片子能獲得2013東京國際漫畫節最高獎動畫短片并不意外。但是3D建模的人物略嫌生硬滑稽,表情和動作都不夠自然,假如全部用手繪的效果或許會更好吧。最后那首閩南語兒歌很動聽很有感觸,你聽的時候會讓你回想起已然逝去的純真童年嗎?

臺灣小阿亮生病,來古廟里請神治病,迷幻中他遇到獨眼猴惡神控制下的小鬼欺負,此時神秘男阿太出現救了他。往后他們成了好基友。在一次過完廟會后人們隨手把用過的紙扎丟棄,阿太與阿亮傷感的把紙扎安置好。讓阿亮明白神也需要愛護。可當晚一部分人對神的盲目崇拜使得古廟遭受大災,迫使神明不得不離開
2016.11.4【櫻時】
阿太阿太,神明公仔。
你們的存在是阿亮童年里最美的回憶。
那你的童年呢?
是否也同樣光怪陸離?
童年已逝。曾經認識的很多同學朋友甚至自己也跟阿太一樣,消失在歲月里,仿佛不曾出現,卻又深深地烙印在腦海里。
如果這些都是虛假,那還有什么是真實?
如果這些都是真實,那還有什么是虛假?
已消失的真實存在和仍在腦海的虛構現實又有何區別?
你又有何權利去指責活在幻想里的人們,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人們?不過選擇不同而已。
或許唯有情感是真實的。

色彩運用絕對驚人,半倒敘的手法也是一個很好的敘事風格,神明公仔出現的鏡頭,有點宮崎駿《千與千尋》中的味道。臺詞超少,不影響人們對畫面的深刻理解與挖掘。
從一個孩子的角度,講述一個超現實的人類共同面對問題。心靈世界的毀滅與重構。大人對比,孩子世界的單純與勇敢,更顯得無知與魯莽。真實的,美好的,丑陋的,虛幻與現實,理想與夢境,交叉在整個23分鐘的短片中。
個人理解,這是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關于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的故事。以前的人,對神明的信奉、敬畏與虔誠,使寺廟煙火旺盛(傳統文化)綿延,自然,人們也就更容易得到神明的垂青與厚愛。但隨著時間、世道的變化與流逝,人們的追求已然發生了很大的顛覆,現代化的進程,節奏的加快,人類的欲望越來越強,越來越大,索取越來越多,貪念橫流,金錢、物質,因急功近利,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淹沒了真正的靈魂。推倒了自己曾經的信仰,沖破了應有的底線。
盡管片子的結尾,導演還似曾樂觀地抱著一絲愿景,即,無論環境如何變化,仍然還會有人去堅守,愿意去相信,如同廢墟的寺廟中,深處的信仰總會…

感受不到神明對臺灣人的意義。
阿太在阿亮受到鬼怪欺負的時候出現的。兩人度過了快樂的時光。廟被燒的時候,阿太走向了火場,阿亮想去追他,被大人攔住了。
短片的最后,阿太說:“我該走了。謝謝你,再見!”阿亮說:“再見!”這真的是再也見不到了。
每一個小孩子都有一個無法向別人描述的奇幻童年。

濃重的閩南鄉語像極了縈郁全片的中國風味
一切都像是發生在年畫里的一樣
臉蛋紅紅四處亂竄的淘氣孩子、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妖怪、大頭紅臉的神明、飛揚跋扈的猴子、廟宇、香火、煙花、鞭炮、鑼鼓、菩薩和石獅...............
那些在夜里、幻境里和傳說里的人物、形象搖頭晃腦,絢麗奪目的從快要被我們遺落的角落盛大又莊嚴地游行到了這里......
華夏大地,從來就未曾缺過好的故事
忠孝仁義德、愛恨離別愁
我們有濃郁幾千年不散的漫漫歷史、典故、神話、傳說..........
煙雨、大漠、滄海、山水.......盛典、祭祀、戰事、婚娶............神仙、妖魔、古寺.........豪氣、俠氣、仙氣、神氣.............................................
我們也未曾乏過好畫手,吧中、微漫、民間各處都可見一斑,高手比比皆是
那么到底是什么,把這些都淹沒了;是什么,盡迷蒙了我們的眼睛,未曾看到它們的光彩.........
一直記得達大@夏達(第一個被日本漫畫界承認的中國漫畫家)的那句"因為那里(指其創作漫畫)有一個世界"
因為,那里有一個…

【櫻時】他日回鄉時,還有那年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