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01:58
首映:2017-01-13(中國大陸) / 2018-01-15(中國大陸重映) / 2015-06-17(上海電影節)
年代:2015
時長:104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5
觀看數:70503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我的詩篇】由吳飛躍導演,繞開書本看看生活吧
工人,打工仔,詩人。詩人就是詩人,不會因為他的職業,他的出身有任何改變。里面的詩都很好,可以感覺到力量,也可以感覺到絕望,感覺自己的身體被一團巨大的陰影籠罩著。毫不夸張的說,一個畢業于中文系的學生,幾年都寫不出這樣的詩。是一部眾籌拍出來的片子,而且在聯系許立志之前,他就已經自殺了,年僅24歲。
崇尚武力的斯巴達人會篩選剛出生的嬰兒,虛弱 不合格的嬰兒就是殘次品,會被扔掉。人本就是不平等的,一個科學家和一個打工者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也是不一樣的,但普通人一樣應該有生活的權利
做一點力所能及,愛一場熱淚盈眶。
#我的詩篇# 9月25日 下午3點,北京百老匯一個安靜的放映廳。 這是普通院線沒有排片的作品,是一個我們不太了解卻需要了解的另一個世界。
咨詢微信:cozdestiny
報名鏈接:https://qzc.innochina.com/project/project-detail.html?id=CH10001328
詩歌,是生活的影子,是情感的形狀。
“再卑微的骨頭里也有江河。”現實扭曲了他們的表情和肢體,卻也堅定了他們尋找陽光的執著與希望。
在讀富士康90后自殺小員工的詩時,讓我感到非常的沉痛與壓抑。正值青春的少年,不愿跟家人或朋友傾訴,將他的痛苦和無奈在黑夜里靜靜吞下。他吃飽了,吃多了,他想開啟一段新的旅程。所有的一切都從喉嚨一瞬噴出,他起飛了。丟在柵欄上的一件衣服,是他來過的痕跡。他走前,寫了一首平靜的詩,一首安排妥當蓄意已久的平靜的詩。讓人心痛。
片子中六位工人的故事都各有特色與通點。或真實或藝術的呈現,仿佛下井的吊車,遠離井口,一點點縮小的井口,一點點變成了一個光點。一點點黑暗
豆瓣影評中,有兩種對于「我的詩篇」這部紀錄片的批評,一是認為它沒有表現出詩歌作為一種反抗形式,一是認為它不過滿足了城市白領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獵奇心以及自我感動。批評不可謂不尖刻,但對我來說,這樣否定式地,宣泄式的批評,就像指責一個戴著鐐銬的人,你跑得不夠快,姿勢不夠優雅。
打工詩人是什么?談及打工詩人的標簽,我們會聯想到藍領、農民工、流水線、廠工廠妹,但似乎不會想到辦公室職員,白領和寫字樓。這或許是,我自己被媒體和信息塑造了,有了這樣的刻板印象
《我的詩篇》:
這部電影給了我很不舒服的感覺。它的旋律太過悲涼。人們所受的傷害往往無關事件本身,而是自身對事件的解釋。可是不能因此否認事件的真實存在性。
其實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講,它的拍攝方法、敘述方式以及畫面構成甚至稱不上專業,更別提精致誘人。
我想起《活著》的一波三折,也想起《芙蓉鎮》的細微真實,這兩部電影,除了內容,形式與包裝也都十分成功。
《我的詩篇》是有內容的。無論形式多差,有心人,真正關心國家和社會的人總會有所體悟。可困境是,在消費至上,娛樂至死的年代
試映會開始前,大家都靜靜等待著。
當影片放到烏鳥鳥的妻子說他沒選擇那個和他談得來的相親對象,反而是跟她這個當時沒怎么交流的人結婚時,觀眾們都笑了起來,似是理解了烏鳥鳥那“成噸成噸飄落”的荒誕狂想。
同場觀影的一位姑娘激動地說,年喜給他妻子寫的詩真美,當他隔著相框,輕撫著已被水洇漬的相片,低聲朗讀上面的詩句時,自己仿佛愛上了他的深情。而我也同樣滋生出一絲感概—愛情的美好并不會因為生活的苦痛而消散,它伴隨著這些略帶粗糲的苦澀,沉淀出的是最質樸的情感。
而老井的壓抑從那不斷下降的礦井升降機中緩慢而強烈地包裹著我,喃喃說出對那些在礦難中不幸遇難的工友們的悲痛之情。他把自己當做一個寄居著亡魂的容器,他在被封死的礦井口的一跪比礦難事故報道中的死亡人數要來得更震撼。當升降梯再次從黝黑的礦井緩緩上升,轟鳴聲中我仿佛和老井一樣,渴望痛飲日光。
許立志的故事不用贅述必定是最沉重的,卻也是最詩意的。他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壓縮進詩中,在那里面肆意表達生活給他帶來的鉗制與吞噬
【我的詩篇】由吳飛躍導演,繞開書本看看生活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