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音符的此起彼伏,安德烈雙臂揮舞,眉飛色舞,操控著舞臺的人頓時被手機鈴聲召喚回現實——一個清潔工。讓人倏地心里一沉,從云端跌落重重摔下。
人怎么接受命運的玩笑,一開三十年,紅塵一夢已走了大半遭
destiny is not a joker
for it is not funny at all!
“一塵不染”擦辦公桌擦得一個翻身的大好機會
不可能不緊攥手心,夢想的力量永遠是最可怕也最可愛的,音樂的魔力,亦如斯。
貧窮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和理想,使之在隨著歲月的侵蝕而破爛不堪。三十年,使人看清楚生活的真諦,才華沒有丟失,夢想塵封多年,打開記憶匣子,抹去多年的灰土,光芒便顯山露水,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最后的和弦,莉亞未能完成的和弦,被勃列日涅夫掐斷的昔日,紛至沓來勾起欲望。
去巴黎前,到巴黎后,演奏前的一大段鋪墊,不乏笑點。
槍聲四起,兵荒馬亂在亂桌之間爬著拉贊助,
諾曼底蘋果酒客棧,還有把中國手機娛了一樂,大隊浩浩湯湯徒步走7英里到機場,airport 一秒鐘辦護照……一笑而過
謎團圍繞安娜的身世做主線,
主角原來不是安德烈

安德烈掏心掏肺找來的樂團成員不過想借機偷渡,且一點也沒有表現出專業素養。如果說他們是經歷了三十年生活的摧殘之后早已放棄音樂夢想,為什么還要接受邀請呢?一次都沒有排練磨合的樂團,靠表情使力的演奏,夸張過度的群演,矯揉造作營造煽情氛圍,主人公在妻子面前完全低能的形象,以上真的能打動觀眾嗎?對黨的這條線處理也很奇怪,無始無終莫名其妙。總體的劇本是個很有張力的故事,也有很多主題可以提出討論。比如勃列日涅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以及1991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社會的轉型變化

【音樂會】2009佳片有約,祖國欠這些天才音樂家們一個道歉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