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人和物互相影響,人借物抒情,物則通過人才有了生命。文物的修復,并不只是讓文物這個物件存在于世,而是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修復的文物中,讓它能夠繼續保留和傳播文化,那么,才有意義和價值。 片中的這段話,道出了文物修復的價值和意義。雖然要不可避免地說文物修復各種精湛地或者面臨失傳的技藝,但片子沒有拿腔拿調地只談這些

#標準作文模式觀后感#
大概今年故宮博物院的招聘會爆滿吧,看完后說不出的感覺。
鐘表組老師傅的那一句有點心疼,年年歲歲的繁雜修復后是櫥窗里靜止的鐘表,無法領會時間的靈動和已設計絕了的機械運作;木雕中,格物,以人觀物,反省修正,像由心生;第一次了解裝裱揭裱竟是要用熱水悶的,覆背紙揭下和糊裱,一生中修復一幅名畫,窺探到上一位已作古的修復人玩弄的欺騙帝王的小花招;宮廷軼事,燈穗粘灰,需要一點點用水倒在刷子上清洗,或是一天悶熱只能織幾寸的錦;上百層的漆器

其實作為紀錄片我仍然覺得不夠精致,剪輯有點亂,沒有一個主線。
可是......
我就是愛極了其中那一份恬靜。從來沒有這樣的片子你覺得沒有什么震驚到你,有些東西你甚至都不是那么了解,可你卻愿意跟隨著影片一起慢下來,好像時間都變得慢了一些,柔軟了一些。你愿意去了解,甚至品味這一份時間所沉淀的美。
真的很敬佩這些匠人的默默付出,沉下心做事情的精神。也許真的是這樣的底蘊養著這樣的人,所以這些大師能夠淡泊名利,專心于自己的研究。這世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一類人存在,文化和藝術才得以傳承。

【我在故宮修文物】擇一事 終一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