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00:48
首映:2014-10-03(美國)
年代:2014
時長:98分鐘
語言:英語,丹麥語
評分:7.4
觀看數:56343
熱播指數:940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哥本哈根”馬丁·赫斯特貝克新作,就像看別人的日記,說了些自己很想說的話
電影隨手找的,可我看哭了。
開始的時候很討厭男主Will。Will的情緒陰晴不定,沒教養,沒素質,莫名其妙沖人發脾氣,天天就想著怎么多睡幾個漂亮姑娘。當他把他父親一張一張照片扔到河里時,我氣的簡直都想關了電腦,心想他怎么認識不到這些照片多么珍貴,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幼稚可笑的人。直到我了解他的家庭,他父親的簡要一生,我才明白這個走到哪哪討厭他的孩子,是多么無助和孤獨。
Will的祖父年輕的時候是納粹,被關進監獄,Will的祖母因為和一個納粹分子在一起,被剃光了腦袋,被人唾棄。但在Will祖父服刑六年后被放出來的時候,她還是滿懷期望的想要和丈夫孩子一起到美國開始嶄新的生活。可是Will的祖父失蹤了,只有母子兩個來到美國。可想而知,Will的父親在哥本哈根父親的丑聞下,又轉輾至異國他鄉無依無靠,幼年生活一直都很艱辛。他恨美國,他恨父親,于是在他8歲的時候,他給父親寫了一封從沒寄出去的信,信里說,“我永遠不會成為你這樣的人”。
所以,Will的父親一定想成為一個好父親,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度過他那樣的童年
最近看的一些電影里,最愛哥本哈根。
在我長久不能睡著的時間里,咖啡粥和上海囍。哥本哈根讓我覺得:啊,真暖。
十四歲和二十八歲,去你的大菠蘿大榴蓮;這年齡差,因為沒在一起而更美好。
所謂遺憾,遺了就憾;可這部電影不是缺憾 每一個看起來不夠好的地方,都成了生命的饋贈
女孩的粉色相機,記錄下許多珍貴的瞬間
也因此知道了自己被珍惜;鯊魚摑掌,鯊魚kiss;鯊魚會吃人,會吃人的動物多可怕啊
這個比喻多可愛啊,多么像那個十四歲少女天真而誘人的比喻;
真正的年輕,不在于皺紋的痕跡
1.You And Me Against The World
written by Mikkel Max Hansen. Ivan Petersen & Camilla Florentz
performed by Oliver North Boy Choir
2.Kom Med Mig
written by Stine Kinck, Andreas Kellgaard, Seren Schou & Rasmus Allin
performed by Stine Kinck
3.Farligt
written by Rune Rawson, Lars Halvorsen, Anders Meinhardt, Casper Meinhardt & Andreas Duelund
performed by F.U.K.T. featuring Bai D
4.Glass
written by Ronni Vindahl, August Fenger & Karen Marie ?rsted
performed by M?
5.Zididada Day
written by Jimmy Colding& Danny Linde
performed by Lucas Lechowski& Erik Gonzalez
6.Stay With Me
written by Agatha Kaspar
performed by Agatha Kaspar& Gabriel Gutiérrez Arellano
7.Broken
written & performed by Esther Maria Brakl
Time To Unwind
8.written by Kristian Mondrup
performed by Kala-OK
9.Vi To Er Smeltet Sammen
written by Stoffer & Maskinen
performed by Frederikke Dahl Hansen
10.Pattern Repeat 6B
看完之后百度了一下,應該是關于男孩成長的,再來這兒發現了一模一樣的話,很有啟示性啊,父母也曾是男孩女孩,他們成立家庭,承擔生活,學著成長。感謝他們,也要嘗試像他們一樣跨開步伐去成長,并期望讓這成長來得早些。
辣么喜歡這個早熟的14歲teenager,cool fearless, cares about people's feeling, and echos it.作為悶騷到極致的處女座簡直羨慕死了這小性格。
最近一直在考慮作為一個成年人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事兒,因為實在是不太成熟,羞愧難當~不靠譜,~這感覺,真是憋屈,對一顆玻璃心來說時時刻刻處于破碎的邊緣。所以我終于想起要逼著自個兒長大了。裝了大概有大半天,很難挨,雖然心里安慰自己這是應該的,但總覺得拿了個什么東西把自己蓋住了,狀態也不好,還有三大本書要看啊,偶然照鏡子,也是無奈嘆氣。直到今晚看這電影,喜歡女主最后的發型,瞬間聯想到《社交網絡》上的Rooney,到鏡子前擺弄,好像又回到了那個不讓自己這么無奈的時候,我還是喜歡這個時候的自己啊。意識到這樣的時候以后應該是越來越少
他迷惘著。28歲了,依然流連在玩樂當中,和即將結婚的朋友鬧翻,繼續自己渾渾噩噩的日子,和不一樣的女人過夜...他覺得這是那個已經去世的父親的錯,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多年前來自祖父的信讓他踏上尋找這個祖父的旅程,他來到了哥本哈根,遇上了一個14歲的女孩,在兩人尋找祖父的過程中,他思考,自己是單純地想在異國他鄉找一個年輕的肉體干一炮,還是,真的愛上了這個女孩?他吻了女孩,然后將女孩褪去的衣服披上,原來,他是愛她的,但,不是現在。他來到祖父的家門,把父親沒說的話告訴了祖父,然后釋然的離開,離開哥本哈根
在去年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有一部名叫《柯達克羅姆膠卷》的影片獲得了許多正面的評價。一對父子以及父親的護士駕車結伴前往堪薩斯,希望趕在最后一間柯達膠卷沖印社永遠關張前沖洗存放多年的膠卷。在這部公路片中,必然少不了父子間的互掐和嘴炮,但到了最后又回歸了理解與溫情。此片的主角有艾德·哈里斯、伊麗莎白·奧爾森這樣的名角,而導演叫做馬可·拉索。
《柯達克羅姆膠卷》只是馬可·拉索的第二部作品,能招攬到上述級別的演員殊為不易。這得歸功于他的處女作開了個好頭
“哥本哈根”馬丁·赫斯特貝克新作,就像看別人的日記,說了些自己很想說的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4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