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20:19
首映:2012-09-07(威尼斯電影節)
年代:2012
時長:153分鐘 / 73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8.2
觀看數:83359
來源網:三年影院
【三姊妹】2012年,擺脫貧困是人類永恒的目標
抖音上偶然刷到這部片子的解說,讓我想起曾經在布拖扶貧的日子,房屋真是一模一樣。
作為從小在大涼山長大的孩子,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吃過苦的人,小時候住過高山上爺爺的石頭房子,幫他放過羊,已然覺得是我一生引以為傲的能吃苦的標榜。
直到我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在布拖縣民政局,我們去到最貧苦的孤兒家里調查,那一瞬間才讓我覺得整個認知被顛覆。我才明白,小時候爺爺的石頭房子,已然是深山農村里的“豪宅”了,我對貧窮的認知,竟然這么淺薄。。。
一模一樣的泥巴房子
王兵可謂紀錄片界孜孜不倦的勞模,從《鐵西區》,《瘋愛》 到《三姊妹》。
他跨越從東北到西南,每一部卻還都緊緊貼著生活和小人物,
我一度以為又進入《媽媽和七天的時間》的空間和人物,王兵帶著我跟他們一起生活,圍著火爐做飯,端著大碗挑面條以及 放羊,撿糞,背土豆,喂豬,上學等日常 。頹敗的墻壁,灰暗的光線可謂極具“美感”。這種美感
已經超過了《蜂蜜之地》,甚至超過了《都靈之馬》。
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呼出的氣息滿屋飄蕩,甚至于滿房溢出的土豆都告訴我生活的艱辛和苦難。
本片的結構還是很清晰的,父親的兩次回家是重要節點。
父親第一次回家:
側光中近景,孩子們聚在畫面左側的門口,興奮地跟父親說些趣事,此時觀眾會想當然地以為父親在畫外的門口。當孩子們見父親沒反應又喊了一次,觀眾才發現畫面右側暗處父親的身影。而此時站在左側明處的大姐英英與右側堂屋深處的父親也構成了某種對位。
這個畫面主體一直是父親與二妹、三妹的可愛互動,如果不是結尾處畫面左側的大姐晃了晃頭,觀眾根本不會注意到沉默地呆在近景黑暗中的大姐。
父親第二次回家:
父親讓大姐喂羊菜葉子
王兵可謂紀錄片界孜孜不倦的勞模,從《鐵西區》,《瘋愛》 到《三姊妹》。
他跨越東北到西南,每一部卻還都緊緊貼著生活和小人物,
我一度以為又進入《媽媽和七天的時間》的空間和人物,王兵帶著我跟他們一起生活,圍著火爐做飯,端著大碗挑面條以及 放羊,撿糞,背土豆,喂豬,上學等日常 。頹敗的墻壁,灰暗的光線可謂極具“美感”。這種美感已經超過了《蜂蜜之地》,甚至超過了《都靈之馬》。
你能感受到他們的呼出的氣息滿屋飄蕩,甚至于滿房溢出的土豆都告訴我生活的艱辛和苦難。
回洗羊塘祭奠《神史》作者孫世祥同三位主人公的巧遇,便迅疾催生了作品的制作計劃,后續邀及黃文海、李沛峰等好友,延續王兵一貫的個體戶制作方式,拍攝大概歷時兩個月,從近180多個小時的素材里剪輯出了目前153分鐘的成品。近期作品所及之電影節,均呈“所向披靡”之勢,相繼拿下了包括2012威尼斯地平線單元最佳、2012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高金氣球(此二者均為劇情、紀錄單元一同評選)、以及迪拜、里斯本等紀錄片單元最佳。
作品以村落里三姊妹的為拍攝中心,再現了他們日常生活的諸多細節,勞作成為其中的最核心部分。圍繞劈材、生火、煮食、吃飯這些最為原始而基礎的環節,三姊妹之間也有著他們自己的協同與分工。母親離去,父親在外務工,不時也可去爺爺或伯母家吃飯看電視。還有一些學校或村落宗族的伙伴,相互之間言語也不多,甚至還有零散的小糾葛。鏡頭一瞥,在老三的聲音提醒中,三姊妹驚喜地發現爸爸歸來,但似乎除了多幾個擁抱以及撒嬌的場景之外,三姊妹的勞作生活也并未因此減退,短暫的相聚時刻以爸爸帶著老二老三外出打工為一段落
【三姊妹】2012年,擺脫貧困是人類永恒的目標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