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02:03
首映:1998-10-19(中國大陸)
年代:1998
時長:90 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4
觀看數:95699
熱播指數:253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背起爸爸上學:一部感人的片子
黨校組織看電影#背著爸爸上學#(僅對電影評論)--一部用勺子掩飾重男輕女年代所謂的父愛,相比之下的父愛在石娃姐姐的犧牲下顯得如此無力,為了弟弟輟學,在冰天雪地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給石娃送包子,為了生活而犧牲幸福換取禮金,為了家庭即使懷孕也回家幫忙割玉米.在這么多的犧牲下人們卻只看到石娃背著他爸過河…但是石爸對石娃的愛是不可否認的,石娃是不幸的,石娃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擁有一個愛他的父親和一個愛他的姐..
一直在看電影,可是沒有真正的回看好多電影。想起小學看過的背爸爸上學,突然想翻開來看看。
還記得那時候上四年級吧,學校里讓看電影,便看。小時候雖然不懂,為什么要背著爸爸去,只覺得題目比較怪。但轉勺子的情節卻記的相當深。
我感覺父親是錯的,卻是無奈的,父親沉默,只能默默的吸著煙。當能力只能掙下十二塊的時候,怎么去掙下兩個孩子的學費。無奈,可又不能不去上學,山里窮的家多的是,不上學的孩子也多的是,可是能讓自己家的孩子把學上完,只能犧牲。父親無奈,只能為了小兒子了!
當兒子看著姐姐嫁了換彩禮,供自己上學,那股莫名的壓力。
遭別人白眼,不會講話,老實厚道,嘿嘿傻笑。這些特征,代表了這一類人,實干,只能一直學,好好學才能混出樣的人。
或許也只能這樣,這個家的命運才能改變,才能通過石娃把老石家的土壤給換一換,或許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不用再這么辛苦。
是運氣?是作弊?是天才?
是命運。
石娃成功了
來源:工人日報
20年前因一部電影,“石娃”原型李勇經歷了“榮譽之重”,而今他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背起爸爸上學”20年后
編者按
在“石娃”李勇之后,有千千萬萬貧困學子走入了高等院校的大門,這有賴于日益完善的貧困生扶助體系,不僅包括了學費貸款和減免、勤工儉學機會等物質層面扶助,也包括了招生指標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生源傾斜的政策性支持。
20年后,新的問題也出現了。在留守兒童集中的農村地區,一種新的“讀書無用論”正在出現,他們并非沒有學費
影片不錯,但是總覺得哪里不對勁,不舒服。
可能是片子本身在邏輯上出了一些問題。也可能是人物的轉變有些奇奇怪怪。
老實講,當今社會,像石娃這樣把父親(或母親)接到學校一起住的還真不少,這也是表達孝心的一種方式。做這種決定,是需要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的。
總體上來說,是一部蠻真誠的影片吧。
父愛是有條件的,可以傳宗接代的、可以給自己養老的,才能傾注父愛。至于女兒,在家時榨干勞動力,嫁人的時候挑個條件差的談個好價錢。這劇里所有父子之間的煽情都讓我覺得作嘔,就冷眼看著這倆父子一邊喝女人的血一邊表演。劇里的經典臺詞“你是個男娃做什么事都要有結果”,言下之意男孩是要奮斗的,女孩只能被利用的。男寶限定版的父愛如山,憑什么收獲這么多感動?
昨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了老家那個舊電影院,身在外已是多時,電影院也許早已經拆遷。晚上無聊,越發追憶起那時在那里看的電影,這部片我印象很深,學校集體去看,老師提前半天把票發給我們,到了下午全校學生操場集合。
校長做了一番思想教育工作后,接著就是政教主任抓紀律。耽誤許久后我們一個班接一個班的分成兩隊,從學校走去電影院,浩浩蕩蕩。
那個時候看電影很真,看完了還要寫觀后感。呵呵,這片子講的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我記得我當時還哭過,下決心要好好學習,可是現在我卻發現,我沒有,我在天天向下。
感動,其實沒有什么困難我們不能戰勝的。
背起爸爸上學:一部感人的片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