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3 15:22
首映:2016-05-18(法國)
年代:2016
時長:94分鐘
語言:法語
評分:8.6
觀看數:64098
熱播指數:155
來源網:三年網
【芬妮的旅程】二戰的“溫情”回憶
電影中很多情景,看到后很心酸難受.夜里看著,讓人多次想落淚.芬妮的旅程是一次關于逃亡,流浪的旅行.即使對逃亡不解,迷茫;對未知前路也充滿恐懼無措,但作為孩子的他們,在不清楚戰爭的殘酷與納粹的暴行的情況下,這一路走得非常堅強勇敢.還記得在火車上分別時,當芬妮忍不住問費曼女士是否害怕過時,她回道:怕的話,就裝不怕.這一路驚險的逃亡夾雜著純粹的快樂.芬妮的勇敢和堅定讓人為之動容
眾所周知,二戰題材從來不缺好電影。
好萊塢導演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用整整10年的時間創造了史詩巨作《辛德勒的名單》。
相信看過這部片子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影片中那句——
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世界。
2002年,《鋼琴家》上映,講述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中艱難生存的故事。
這部電影最終為導演 波蘭斯基 贏得了金棕櫚獎,成為他晚年的巔峰巨作。
像這樣赤裸裸還原歷史、貢獻巨大的影片絕不在少數。
但是在同類型的影片中與猶太兒童相關的電影卻屈指可數且大多冷門。
就像今天的這部電影
生活即使充滿了黑暗,總會有人帶你走向光明,而這部電影里的光明,就是芬妮,就是那些幫助過她們的人,尤其是農場主,所以,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比較明確了。
從角色來說,有三個地方比較讓我感動,首先就是那個出賣了小朋友的女人,雖然沒有表現出最終結局,但是大家可能也知道了,眾人難免會吐槽,可是,在生死面前,誰又能大義凜然,何況懷里還抱著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這個從道德的角度考慮,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具體就和汶川地震的“范跑跑”差不多吧。其次就是那個敢于將槍抵在自己腦袋上的小男孩
戰爭有多殘酷,就連最天真的孩子都不能逃脫。整部片子完全以孩子的視角去寫了戰爭,不用槍炮和炸開的血肉去展現,孩子們驚恐的雙眼和藏匿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詮釋了。
整部電影完全取自真實的事件,就算是這樣,我也很難想象的到,在那樣的壓迫下,幾個小孩子是怎樣逃出生天的。其實一路上有很多人的幫助,躲藏在車廂,被檢查的大叔悄悄放過;在山間的車站,被帶到去往安全地方的卡車;在林間生病,村子里幫忙的大叔。。。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是孩子,也許不能如此順利的逃脫
偶然發現這部電影,看完覺得真是個意外的美好。
印象深刻的幾個點:
1.伊力到底是因為害怕所以逃跑?還是想引開站臺的檢查警官?我看完不太懂,但不我想應該是為了引開警察:①在收容所的時候他就一直在偷偷關注戰爭的消息,這在收容所當時應該是被禁止的,中間弗曼女士發現了卻并沒有指出去責怪他。②弗曼女士在收容所暴露不得不送孩子們離開的時候,指定伊力為孩子們的對長,說明伊力是值得信任的。③后面伊力的那封信。
2.伊力的信:支撐了芬妮逃亡許久的伊力的那封信居然是空白的
二戰期間,在法國的許多猶太父母為了讓孩子免受德軍屠殺威脅,把孩子們托付給各種兒童救助組織。芬妮的旅程即根據芬妮.本雅米的真實故事改編。
屠殺猶太人的電影很多,關于孩子的鏡頭都是看不下去。比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看了心都碎一地了。但芬妮的旅程,這一次,在奔跑里,總算見到了活著的希望。
1943年6月23日,孩子們在興高采烈地看木偶戲表演《拉封丹的預言》,而不幸正在此刻降臨,救助機構被告發,德軍正在前來,孩子們必須立即離開。他們的車子剛離開,機構即被包抄,領導人被抓
【芬妮的旅程】二戰的“溫情”回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