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1 07:32
首映:2009-11-16(中國大陸)
年代:2009
時長:40分鐘
集數:35集
連載:更新至33集
評分:8.1
觀看數:85777
熱播指數:1585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蝸居:2009推薦,我為什么極其厭惡宋思明
前段時間聽說《蝸居》這部電視劇很火,又或者爭議很大,大家議論紛紛。我那時也沒注意,上課嘛,忙嘛,混嘛。玩嘛,哪有時間去品味一部電視劇。
這學期的操蛋考試安排很是牛逼,提前好幾周考的,一周考了8門,完之后再過三周才考最后一門。不過這學期的操蛋考試貌似沒把我給操了……
考完試沒有事,因為火車票是10天之后的。
無聊,看電視劇吧。于是乎蝸在住的地方看《蝸居》。我也很是牛逼,創造了我個人的一個記錄——連續30個小時沒合眼,看了三十三集電視連續劇。
連續劇連續劇,你就得連續看。
目前我在網絡上完整看的電視劇就三部,按看的時間順序它們分別是《奮斗》,《落地請開手機》,《蝸居》。看的時間也分別是我大一,大二,大三。
第一部是隨波逐流,不過確實不錯。第二部是讓一些土鱉犢子騙了,是失誤,現在很后悔當初看,第三部我覺得收獲不亞于我看的第一部。
而且我發現,《奮斗》和 《蝸居》有一些強烈的對比。(當然相同的地方也有,比如兩部都是熱播劇,里面都有我很喜歡的演員文章)
《奮斗》的故事算是個喜劇;
花了3天看完了《蝸居》,覺得確實夠份量讓網絡為了它一片沸騰。贊成與反對,討伐與同情,憤怒與惋惜,交織在每個觀眾心中。每個人都用自己心里那把秤度量著劇中人的得失,親情幾斤幾兩,愛情幾斤幾兩,利益幾斤幾兩,財富幾斤幾兩,夢想又是幾斤幾兩。最后算得人們那么絕望,怎么它們統統扯在一起了,沒法分開度量,卻又那么想把它們劃分清白。
我的親情是高尚的,和金錢沒關系,可我想和女兒在一起,就需要房子,房子需要錢,所以我要用錢來喂養親情;我的愛情是純潔的,和金錢沒有關系,可是我想有房子來盛放我們的愛情,房子需要錢,所以我需要錢來維持我的愛情;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和愛人孩子住在屬于自己的房子里共享天倫,但是房子太貴了,我必須用錢來捍衛我的夢想。可是我沒有錢,至少沒有那么多,所以,我沒法和女兒在一起,沒法保護妹妹和丈夫,無論我是多么多么的努力。
三十五集的劇情,一個急匆匆向死而生的時代。講的好像就是蝸居日子里的血淚心酸史,為什么這么多共鳴,那是因為大家或多或少的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心有戚戚
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所以劇里的3個主角多少都有點不真實。
要么就是極其沒腦子的海藻,要么就是極其癡情的小貝,要么就是極其深情而又有權有勢的宋思明。
這三個人,現實生活中都不大可能出現。
不知道六六最近有了啥新感悟新人生經歷,總覺得她在美化“婚外情”或者“包二奶”的這個社會現狀。
有那么多少女心被宋思明打動就是明證。
也許作者也只是為了收視率吧。不加點真情戲,哪留得住人心吶。
要說活得最真實的,還是那釘子戶老太。
姐姐海萍就是個故事線索,由她折騰點兒事出來,再接著往下編。所以看她的戲,總覺的這人有點前后矛盾左右顛倒,非要分析出點兒什么的話,也只能怪作者太馬虎。
說實話我覺得這樣的故事里并沒什么真愛。
一個男人對你撒點錢留點淚但就是不跟你結婚叫做愛?P話
郭海藻不過是僥幸參與了一個生活再也沒有任何物質煩惱的老男人的造夢大戲,從始至終她都是被人操縱著命運,在權利和物質的欲望里自以為是地浮沉。
一個人始終被動地參與生命,那么他就是從未活過。
2009年底,在國內炒得火熱的電視劇《蝸居》傳到了海外,我看過之后也深有感觸。這部電視劇真是反映了全球化場景中的中國大都市生活,極其生動地勾勒出大都市生活的原生態:房奴、貪官、二奶、小三、釘子戶等等都是新時代的新產品,是二十一世紀的特別現象。
因為電視劇的成功,“蝸居”成了一個新名詞。女作家六六的這個書名確實起得好,“蝸居”是指讓人窒息的狹小的居住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無論都市如何繁華,如何昌盛,一般的平民老百姓都像蝸牛一樣壓抑地生活著,想改變自己的居住空間就不得不淪為“房奴”。《蝸居》講的是兩個感情好的姐妹從外地來到了大都市尋找安身立命的居住空間的故事。其實問題不那么簡單:她們也許為自己的身體找到了更大的居住空間,可是異化了,變形了。對我來說,這部電視劇最有意思的就是描寫了女性與空間的相互關系,并從此再現了當代女性新的價值觀或新的愛情觀。
《蝸居》中的姐姐海萍和姐夫蘇淳,在大學畢業后留在大都市打拼。他們向往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但是天天省吃儉用,連一塊錢都要節省
室友每天蝸居在家看《蝸居》,在她們的慫恿下,我也跟風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indulge在這部長達35集的肥皂劇里。總算,國產劇除了三皇五帝、警匪懸疑,還有這么一片能供我等市井小民在關上電視機后,洽口茶,想起來會聊上幾句的天地。零碎記幾筆感想:
1、首先,這是一面鏡子。片子播放后,網上有人問,上海真的還有生活環境像李老太那樣的人么?毫無疑問,答案是yes. 請無論是養尊處優的上海寧或者來自其他地區的人民不要對這個城市太YY,哪里有富人,哪里就有要sustain富人財富成本的窮人;有人說名牌大學畢業,過得那么拮據,是編劇夸張了 —— so what? 海萍的case 即使算不上典型,也絕對不是個例,在上海拿著10k月薪的無房族,日子依舊緊巴巴,很正常;還有人說本篇過于現實黑暗,我想說OMG,這就不能承受了,那翻開報紙豈不要得抑郁癥?編劇那溫柔的剪報本堪比童話大王。
2、其次,這是一枚放大鏡,它把海萍的要強、蘇醇的懦弱、海藻的愚蠢、小貝的癡情、宋思明的自負??都藝術性地放大了
很久沒有這樣追過一部電視劇了,天天到點就在電視機前坐下,連播三集就連看三集,當中廣告時間匆匆去洗澡。一邊看一邊感慨,真是頗為現實的一部戲啊。
雖然是故意用“江州市”來架空,不過還是一眼就看得出演的是上海。演姐姐海萍的是海青,海青演起上海女人來駕輕就熟,活靈活現,那一口上海普通話,讓我幾乎以為她是上海人,后來才知道其實是南京的。為了買房子,她天天煮掛面,為了省三十三塊錢騎四十分鐘的車上班,為了出一百四十元的份子錢氣得滿腹牢騷,為了一塊錢把丈夫罵得狗血淋頭——我一邊看一邊駭笑,多么瘋狂,可是又多么真實,多么可悲,可是又多么無奈。這個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到荒謬的地步,以他們的經濟實力要買房實在是不切實際,海萍太過偏執,可是這偏執是令人同情的偏執——可是誰不想有個自己的家,有套自己的房子,誰愿意居無定所,在出租房里輾轉搬遷?
多么艱難辛苦的生活。難得海萍還這么有信心,這么有干勁,這么興興頭頭的憧憬著未來的美好前景——在我看來這前景也太過沉重,兩個人收入加起來九千,房貸六千。這絕對不是合理的比例
蝸居:2009推薦,我為什么極其厭惡宋思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