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21:57
首映:1972-03-22
年代:1972
時長:102分鐘
語言:粵語,英語
評分:8.5
觀看數:25797
來源網:三年網
“精武門”再一次燃起愛國情
從跨文化角度分析李小龍形象在西方觀眾中的接受
李小龍,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全球著名的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他一手促成了香港功夫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他的3部電影打破空前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全亞洲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斗》總票房達2.3億美金。在不少外國人心目中,他的功夫就是中國武術。他開辦“振藩國術館”,自創截拳道,用33歲和四部半電影締造了不朽的東方傳奇,他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今天。作為一個美籍華人,他的形象為什么在西方觀眾中能有如此高的接受度,這一切都值得后人好好研究。
美籍華人
對于華人觀眾,李小龍無疑充滿了民族主義色彩。他通過為泰國、意大利的華人移民出頭(《唐山大兄》、《猛龍過江》),與帝國主義侵略者作斗爭(《精武門》),成功的塑造了自己民族英雄的形象。但是,李小龍并非只是一個簡單的民族主義者,作為一名美籍華人,他本身就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
李小龍生于美國加州舊金山,二戰后隨父母返港,1959年5月,家人將其送回美國出生地
Kung Fu madness began with Kung Fu running as a weekly ABC television series in 1972 and the rapid influx of Hong Kong films, which released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Shaw Brothers production company and Raymond Chow's Golden Harvest Production company in the 1970s. This paper focuses on what characterized the Kung Fu films in the 1970s and what explains their appeal both then and now. Firstly, I analyze the Kung Fu films by comparing it with other genres. Then, I indi
李小龍作為功夫巨星,對于喜歡他的影迷來說這部經典電影不得不看。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就是小龍哥哥舉起載著翻譯的人力車,憤怒的向身側一甩。當然那時不知道有“特技”這一說,還以為李小龍哥哥真的憑借一雙手舉起了一個人加一輛車(當然也可能是真的……)。在這部電影里,苗可秀的造型非常美麗,那蘑菇頭加上貼身的布褂,真是美哉。李小龍在電影中的那段雙截棍打斗戲精彩絕倫,招牌式的喊叫不由得讓人想起“越打越興奮”的短句。最后的大決戰因為導演和編劇過于強化了李小龍的功夫而顯得不是那么有對抗性和好看,小龍哥哥身上的肌肉精悍瘦溜兒,不知道是我的偏見還是別的什么,我總覺得小龍哥哥表演時沒睡好,顯得困意很濃,也可能是因為他眼睛比較小……
2010年1月9日
《精武門》,小的時候在電視上看過,而且是分開數次看了數個片斷,加上過了這么久時間,早已印象模糊了。
前幾天看了某雜志的10大功夫片排行,李小龍的電影猛龍過江排第一,但當我回憶起這個名字,最想重溫的還是《精武門》,于是趕個通宵先把這拍于1972年的片先看了。
老實說,過了30多年了,以現在的目光看《精武門》感覺實在有些慘不忍睹,但是,當長著一張小臉卻有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的年輕可愛的苗MM出場時,我完全被震住了!可以說苗MM是全片第二個亮點,很難相信30多年前會有這樣的可愛系文靜女生或者說就算是30年后的今天,也很難找出有這種氣質的美女來。。
當然,最大的亮點還是李小龍痛快淋漓的動作場面,依舊叫人熱血沸騰,出聲叫好!結局成真迎著槍彈飛身躍出的畫面更是經典中的經典,相信許多人,特別是中國人,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3.5星】
1、感覺男主就是有勇無謀的感覺,什么事情他都是不思考,直接做,沒有一點“陰謀詭計”,非常直接,殺人就直接殺,跟爽文小說一樣
2、男主吃相、叫聲都跟野獸一樣,我也感受不到男主對他女朋友的愛,那個抱著親很生硬,感覺就跟在完成一個任務、做一個動作似的
3、“我不愿意連累大家”,實際上還不是連累了,怎么可能不連累呢?這就是男主個人主義、單獨行動的借口,為了他一個人的動作、復仇
4、怎么計劃的,連妻子也不說,這個確實安全
5、男主能活著全靠對手仁慈,我只能這么說,在上海
“精武門”再一次燃起愛國情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