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遭遇外星人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如果理性去分析劇本顯然失去樂趣,但即便細思,影片的做梗與填坑還是足夠令人滿意。
愛與自由!你能真切的從創作者身上感受到那份最簡單的激情之所。類型片混搭之翹楚,所有形式又都是點到為止,極具格調且不覺刻意。一種永不過時的“過時”之感,多年后看起來仍舊會意趣盎然。
最重要是美妙而難忘的影院經歷,獨自一人觀看定體驗不到,相信經歷過都還會反復回味。那些此起彼伏的影院笑聲是釋放與自嘲的復雜結合,“因為我是藝術家!”大家甚至拍手叫絕。

雖然出自美國導演之手,然而這部科幻音樂劇拍出了相當純正的英倫氣息,紅磚墻房子、濃重的英式口音以及鼎鼎大名的朋克樂隊海報與唱片,仿佛時光倒流回德里克·賈曼和肯·洛奇作品中的70年代,這種英倫電影專屬的時代感在風格化的攝影技術里還原出來。好幾段延時攝影以及濾鏡拍攝的場景,生動地描繪出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和雀躍無比的興奮心情。
我沒看過原著作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的這部小說,但是這個改編劇本成功捕捉到朋克群體與外星人的相似之處,并以詼諧流暢的手法展現出兩個“物種”之間的溝通交流

電影乍一看會以為是外星人大戰朋克家族,其實有很多深刻的東西需要挖掘
這次的反派也是打著“種族不停繁衍就會耗盡星球的資源,所以父母們應該定期吃掉自己的孩子” 來控制人口(比滅霸的響指過程要殘忍一些)
在歐陸理性主義前 人們思考活著的意義都是以整個種群而言 個人的享受應該被壓抑 而Punk男主在大會上指責長老”我的爸爸雖然九歲就把我拋棄了 但他也比你們強 我至少活過了” 選擇Punk做主題 影片一開始就解釋了“朋克就是釋放內心真正的你”

這個周末,莉婭的朋友圈為了今年戛納的競賽片《燃燒》都快打起來了!然而,我卻因為這部去年的戛納非競賽片嗨了兩天——
《派對搭訕秘訣》
本片首映于去年的戛納,據說現場光排隊就排了3個小時。而它之所以這么吸引人,是因為它的小說作者和導演是兩個大神級怪咖!
《派對搭訕秘訣》改編自尼爾·蓋曼的同名短篇小說,這位大神多次榮獲雨果獎、星云獎,代表作之一《美國眾神》還被改編為美劇。
尼爾·蓋曼的作品風格詭異荒誕

因為有圣彼得堡的行程安排在先,于是陰差陽錯這部成了自己今年北影節的D1開幕片。難得整日下雨的北京當天,體感溫度驟降,加上掐在工作周終于結束的周五晚間時刻,幾大電影群里的轉票信息達到了高峰。即便如此,還是在冷風冷雨中拖著快要猝死的身體前來觀影,當時也完全沒有想到,在影片結束的瞬間,竟然是滿血復活的顫栗快感,精神亢奮程度堪比看完《發條橙》。
為了確認不是迷失在“狂熱和直給的短暫刺激”里,這篇小觀后感寫在睡一大覺后的清醒隔日。
首先整部影片的主線索相當清晰完整

派對搭訕秘訣:馬特·盧卡斯領銜,導演磕了藥才能拍出這么高能的片子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