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Colectiv〉有譯為《集體》,也有直譯為《克萊采夫》,它講了羅馬尼亞一個叫克萊采夫的夜店失火后,先因疏散通道的不合理導致傷亡嚴重,后又因傷者所住醫院的消毒液被稀釋,導致傷者接二連三地死去。沒有代表權威的人來解釋、負責這一切,有的人閉口不談,有的人甚至莫名其妙地死去。
片中有從新聞、政治和藝術表達這幾個方面出發去對抗、控訴,或說是拯救這一切的人,但往往他們得到的結果都是,沒有結果。
看到片子最后,從維也納來的衛生部長和父親的對話,父親告訴他,這個地方爛透了

首發于深焦:[圖文版 ]
2021年對羅馬尼亞電影界是個不錯的年份。先有拉杜·裘德加冕金熊,正式坐穩羅馬尼亞當今“四巨頭”席位,后有亞歷山大·訥訥烏的《集體》搶下兩個奧斯卡提名,而這也是歷史上羅馬尼亞電影的第一次奧斯卡提名。這是之前無論是前輩大師揚·波佩斯庫-戈波或是盧奇安·平蒂列,亦或是新浪潮風頭最勁的“三巨頭”,均未能達成的成就。此前最好成績是克里斯蒂安·蒙久憑借戛納雙獎作品《山之外》入圍過最佳外語片短名單(另一個最接近提名的是

集體
導演:亞歷山大·訥訥烏
編劇:亞歷山大·訥訥烏/Antoaneta Opris
主演:Razvan Lutac/Mirela Neag/Catalin Tolontan/Tedy Ursuleanu/Vlad Voiculescu
類型:紀錄片
上映日期:2019-09-04(威尼斯電影節)/2020-01-28(羅馬尼亞)
誰能想到,一場猝不及防的火災將羅馬利亞政府和醫療系統背后隱藏多年的爛瘡曝露在青天白日之下。這道屬于羅馬尼亞的傷痕被來自羅馬利亞的導演亞歷山大·訥訥烏拍成了紀錄片《集體》。《集體》在上映后立刻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場大火之后的救治,將羅馬尼亞的醫療系統成為揭開整個國家貪腐的第一塊遮羞布。作為一部紀錄片,它呈現了整個醫療調查的全過程。從調查醫院用的消毒劑被稀釋了10倍開始,整個衛生部對于消毒劑的選用成為了第一個調查起點。醫療系統對于公款的“稀釋”,這里有一個有趣的點,也就是言論自由與煽動暴力的界限,媒體一直在嚴格注意輿論的風口,防止其演變為社會的動亂和騷動,這也是經常在比例原則下衡量是否政府開始采取手段對于公眾的干涉作為一個合理線的起點。此外
《集體》View 視角 | 他們殺的不是細菌,而是人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