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尋找夢幻島?片中的英倫建筑已經非常壯觀,森林田園已經令人陶醉,鄉村小屋已經如同油畫,夫人們打扮得或艷麗迷人或純情動人,先生們穿著考究彬彬有禮,那已然是一個比粗鄙的當今社會夢幻得多的世界。我們想要的是什么?人間不可能沒有生死病痛,不可能擺脫悲歡離合,那個理想國一樣的夢幻島,似乎反而隨著時代的前進而離我們越來越遠。
死去的母親是幸福的,因為她在身前身后都享有著愛。錦衣玉食的巴里太太并不快樂,因為她的婚姻形同虛設。寡婦母親和巴里太太之間,相差的是四個孩子。有了娃們的寡婦雖然忙碌疲憊卻充滿柔情和童趣,傭人圍簇的巴里太太即使打扮得再美也少了溫柔和善良的女人味兒。所以巴里寧可頂著閑言碎語也要跑到寡婦家尋找生活的生命力、創作的靈感和愛的感動,因為在家里,他什么也想象不出來,什么也寫不出來。
成年人的痛苦,在于他們習慣了做成年人,而且再也回不去童真了。巴里對寡婦母親的長子說,只用了30秒,一個孩子就不見了。他在一瞬間長大了,懂得了生活的苦難,無憂無慮的日子便一去不復返。從此以后

小孩子的世界真其實很單純很美麗的..不是小孩卻有一顆如孩子般的心,才會有neverland. 其實我也很單純地希望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neverland,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愛心創造靈感,靈感帶來成功。
我喜歡幾個小孩子,尤其是最小的那個,很小就會獨立思考,問一些看似成熟的童心問題,純真無邪,讓人喜歡。
片子還是歡快的,少許的悲傷是為了更好的快樂。
不錯,值得閑暇時一看。

一開始的平淡,差點讓我關掉,因為弗雷迪·海默,堅持了下來。
夢幻島叫做neverland...現實越是殘酷,島嶼就越是清晰,每個人心中都一個美麗的夢幻島

我愛這座島。只要相信就可以擁有。
到底彼得潘是誰?是peter還是James,到底那個13歲開始就從來沒有長大的男孩子是在夢幻島嗎,最后sylvia去了夢幻島嗎?
James的最后,是他的哥哥還是那個13歲的自己忽然長大了呢?到底是要長大還是不呢?
在過去的30秒你不再是個孩子,原來,13歲的時候,他變成的不是哥哥,而是個大人,而隱藏起13歲的自己和孩童的夢。。。

好幾次,沖著德普去看電影,結果總是被其他的東西給吸引住了。
德普的臉反而退隱成一個角色符號了。
我很吃這一套,身體里面住個小孩子之類的表達法,雖然已經泛濫了,但我還是相信。
好害怕,如果你不相信精靈的存在,那你的精靈就會在空中死掉。
想起來了,曾經在《看電影》上看過這片的介紹啊,只是當時的配圖實在太夏威夷,和這個傳記人生不搭配,沒有聯想到這里。
幾次淚水漣漣,質地好厚的電影,不會簡單淪化為愛情大討論,不會被簡化為任何的一切。

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這樣對《尋找夢幻島》如此感動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