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講述的是夏洛特跟身患癌癥的媽媽和廚子丘吉的故事。一開始夏洛特為家里多了一個黑人廚子感到很不適應,一直想讓廚子離開,但是善良的媽媽并沒有這么做。隨著夏洛特和丘吉先生的相處,她越來越喜愛丘吉先生做的事物,她甚至覺得似乎每天都像是在參加宴會。
丘吉先生非常地善良,卻又分地神秘。夏洛特幾次想更了解丘吉先生一些,可是換來的卻是丘吉先生的呵斥。后來她去讀了大學,卻和媽媽一樣未婚先孕,她來到了丘吉先生的家。丘吉先生對夏洛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可以觸碰他的隱私,可是夏洛特始終好奇
沒有什么大場景,全部圍繞“人”的場景來刻畫,比起那些動輒上億搞特效,故事情節單薄的大制作強多了。至少帶給我很多思考和共鳴
整部片子是刻畫一個偉人的最平凡的一面,包括酗酒,抽雪茄,暴脾氣等等,歷史上的丘吉爾是出了名的arrogant和tough, 影片表現的淋漓盡致,從開場到結尾,一個老人在海灘上,拋去身份, 其實他和普通老人沒有任何區別。片子中印象最深的是他祈禱的一幕,一個偉大的領導者在判斷政治局勢和戰爭形勢,在面對不受控的軍權和不接受建議的皇室之間的無可奈何和力不從心,偉大的人也有無可奈何不知所措的時候,也會選擇用祈禱的方式表達信念,表現最真實最平凡的一面,以及一個政治家做決定的煎熬的心路歷程,而正是因為平凡人對信念的堅持才造就不凡。才有了那篇影響世界的《永不妥協》的演講。前面的鋪墊以敘述的形式展開直到精彩的演講結束,展現一個領導者在其位所做出重要決策時的心路歷程,無一遺漏的表現出來,好的與不好的,沒有隱藏,很真誠的呈現給觀眾,結尾又回到一個老人在海邊,一個平凡人和一個政治家對自己的反思

以人為鏡,可以得明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現在以歷史題材人物傳記的電影越來越少了,通過了解偉人學習偉人對人的成長其實有很大幫助,這部片子雖然沒能夠將丘吉爾完全展現在我們面前但是至少告訴我們這位帶領英國勇敢站起來對抗納粹的首相也有鐵血柔情的一面,在《至暗時刻》《不懼風暴》這些電影里展現了丘吉爾的果斷堅決,這部反倒是展現了這位首相為將士們犧牲落淚的另一面。

講D-Day前四天的電影,角度確實比較少見,我還是第一次知道艾森豪威爾和丘起了這么大的沖突,霸王行動的實行障礙不止是天氣啊。不過,電影將丘的細節弱化了,去個海灘看到士兵的血戰爭打到第4年開始心疼起人命了?這還是那個就職演說中說出“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的好戰的斗牛犬么?總感覺這也太沒說服力了。。所以有點懷疑部分情節的真實性……以及丘真的發表過最后的演講么?工作狂在D-Day前四天到處跑?剛登陸就回肯特畫畫?前面多不信任美國人就突然可以撒手不管啦?
整個電影,太drama了

丹尼·韋伯主演,偉人的做法——評電影《丘吉爾》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