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0 01:35
首映:2017-04-29(全州國際電影節) / 2017-08-26(日本)
年代:2017
時長:127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5
觀看數:14237
來源網:三年影視
【生在幼子】匠心劇情片 不忍讓我孩子受這份煎熬
日本厚生勞動省2016年1月1日發表的“人口動態統計年間推算”數據顯示,日本每1000人當中的結婚數為5.2,每1000人當中的離婚數為1.77。
換言之,離婚率為1.77÷5.2≈34%,相當于每3對結婚當中就有1對離婚。
并且,這個數據還在呈上升趨勢。
由于離婚率如此之高,重組家庭也就變得越來越多,這樣一來矛盾和問題就隨之產生:
我不愿稱呼繼父為“爸爸”怎么辦?
繼父有了新的孩子,會不會不愛我了?
將來繼父會不會像親生父親那樣傷害我?
《生在幼子》就探討了重組家庭面臨的困難。
《親愛的外人》:如何打開人生死結?
劉強愛電影
什么叫人生死結?就是讓你進退失據左右為難手足無措的生活境地。比如《親愛的外人》男主人公田中遇到的情況:和前妻生的女兒紗織,父女互相都惦記,必須時常見面,現在妻子和前夫生的大女兒小薰,則以去見人渣生父來威脅他必須把心徹徹底底放到現在這個家里,不準再跟紗織見面——生女和繼女,都是小女孩,哪個心傷得起呢?
人生死結最令人痛苦的倒還不是局面的復雜,而是各方背后都有其合理性,并非正邪好壞對錯之爭,真若那樣,反倒簡單
同樣是講述家庭羈絆,和山田洋次的輕松幽默、是枝裕和的樸素人文相比,女導演三島有紀子的風格十足的冷靜疏離。影片延續《生縫寸尺心》的空落靜謐,溫柔地化解紛擾與愁懣,構建人生的心靈花園。
影片中的家庭重組問題,無分國界,恐怕已經是現代社會中無法回避的人際關系之一了。平靜日子,易起波瀾,生存已如此艱難,還要應對此后經年要相處一輩子的人。每次看到日本電影中被生活拖累的人們,就會感慨資本主義活著不易。本該是溫馨的家庭日常,大人孩子的瑣碎磕絆,換我們能拍成吵嚷的家有兒女
我一直很喜歡看喪的元素,不過看之前也沒想到這部電影竟然能喪成這樣。一開始看到淺野忠信在摩天輪上問紗織的那個問題,就大概可以猜到這部電影的矛盾點了。這可以算是傳統的講重組家庭問題的電影了,但是電影中的配樂,以及一直伴隨著男主角的間斷的,低沉的鼓聲,可以說是讓這部電影更喪一層樓了。
電影里最打動我的一段其實是宮藤官九郎最后去見大女兒的情節。一個離婚數年從未見過,以家暴給女兒和前妻留下了陰影的男人,最終還是答應繼父的請求去見一見自己的女兒。在他看來大女兒的這個請求確實很奇怪,畢竟他再怎么不負責任再怎么不在乎,自己曾經做過的事讓他并不覺得大女兒是真的想要見他。但他還是去了——穿著從未穿過的筆挺的西服,打著領結,拿著精美包裝的禮物——忐忑地去了。當然,他的女兒并沒有出現。他的自嘲里是帶著落寞的,他甚至不知道六年級的女生大概有多高,送什么禮物比較合適。他選擇了一只小熊玩偶,自嘲著說:啊,這個禮物可能對她來說有點幼稚了。 我個人淚點特別低,所以看到這一段的時候簡直哭得喘不上氣了
中年男人田中遭遇公司調職 妻子懷孕但繼女不理解而引發的家庭危機 自己的親生女兒前妻撫養 聽話懂事 但只能偶爾見到 身邊兩個都是妻子帶過來的繼女 但是他一直視如己出 而大女兒在得知他們將迎來屬于的孩子時變的叛逆 和家人作對嚷著要見自己的親生父親 殊不知親生父親并不想見他們 田中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煎熬著。。。
說實話本來期待不大但是看了旬報那么高期待我也加大期待了,然而還是落空了……首先看淺野忠信演正常人就太不習慣了啊2333劇情我覺得最后還是掉到了俗套的HE了……至少作為實際擁有雙重家庭的人來說我覺得還是不夠真實。至少我自己對于父母的第二任配偶,就真的是覺得是陌生的大叔和阿姨。而那個阿姨的孩子更是一年也難得見幾次,見了也不講話,關系還不如一般同事這樣。可能和年齡也有關系吧,母親那邊正式帶回家是高中,父親那邊是我都25歲了……カオル和サオリ的轉變都太突然啦。反正我覺得就是一般了
【生在幼子】匠心劇情片 不忍讓我孩子受這份煎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