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8:14
首映:2014-03-29(日本)
年代:2014
時長:126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7.5
觀看數:50646
熱播指數:145
來源網:三年網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More NEWS, Less TRUTH! How we choose?
剛看完,期初是沖著井上去看的。看到又是牽扯到媒體報道什么的,立刻想起了《搜索》,不過幸好結局是明朗的。
題材與拍攝方法都不算很新穎,但還是值得一看的。
其中有幾個我比較在意的點,也是現在網路言論泛濫的年代常見的事,不管是本應報道事實的媒體,還是本應分辨是非的公眾,太多時候都在嘩眾取寵,僅憑一面之詞就去斷定一個人實在是草率而惡劣。事實或許不像故事那么津津有味、百轉千回,但事實就是事實,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并捍衛。作為一個媒體人最應具備的素質就是懷疑精神,不管是受害者的說辭,還是旁觀者的證言,都不應該不經判斷就全然接受。男主應該也是心里著急太想要機會一時迷惑了。
看到那些所謂關系人在說證詞的時候,我心里想到一句話,不懂為自己辯解的人,不代表非要受指點。或許也就像影片中兮子的那句話,記憶是可以被篡改的,人們也只會拿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記憶來說,但是,不要忘記去看最重要的東西。透過不同的個體去看事情,會帶上個人化的色彩,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任何時刻心里銘記不要去評斷別人,這樣就好了
假如三木典子不是個bitch?
(有劇透,未看劇者慎入)
(本文同時發布于知乎)
看了《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白ゆき姫殺人事件)后,上網看了看,很多網友對三木典子的評價都是bitch啊,惡女啊,不做死就不會死啊,雖然錯不至死但很討厭啊。
嗯嗯,和我想法一致。我也是這么想的耶。可是我的大腦這個時候突然岔了一下。咦……?這個場面好像似曾相識啊。對了,在影片中,網友們認為美姬是兇手的時候,也是這么眾口一詞的罵美姬的。那么
在微博上看到好多人推薦這部電影,說是今年日本最好的懸疑片,于是慕名而看。看過之后,表情復雜,感覺這遠算不上懸疑片,但是確實是一部好電影。
影片講述某肥皂公司里如白雪公主一般美麗的女員工三木典子在某夜被人謀殺并焚尸,電視臺一小導演根據自己收集的線索一個一個采訪了相關人員,發現該公司里另一名平凡的女員工城野美姬嫌疑很大,于是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追查下去,結果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這部電影有兩個很有意思的特點。
一個是男主角是個話嘮型的微博愛好者,就是平時有點風吹草動都喜歡發微博,無論是電話響了,遇到不喜歡的人了,對某件事有想法了,都喜歡在第一時間發微博。這時候熒幕上就會顯示男主和網友們的網名及發言,有時候影片中的人物在對白時,屏幕上也會出現微博的內容,并配上聲音,會產生大量的信息量,讓觀眾應接不暇。
另一個特點是每次采訪相關人員時,人們敘述的事情會情景再現。而根據每個人敘述再現的畫面,都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別。很明顯導演并不想很快的揭示答案
影片一開始已經在設置懸念了,甚至一開始就告訴你兇手是誰,可惜我沒有猜到,猜錯兩次,看到中后期才確定,這時候所有人都能辨別了。
城野被急于追求事業進展急于自我實現的 赤星推向了兇手的位置,但他不是一個人,還有很多人,可能只是坐地鐵無聊的打發時間,可能是看孩子時找點樂子,可能是和朋友分享所認為的有趣的事……每個人都在不負責任的發表言論,影片最后,他們道歉,站隊,又一致去攻擊赤星,可以看出她們并沒有真正的道歉。
其實他們也是我們,麥克盧漢說:媒介既是訊息,現在媒介的發展
4
好看在哪?
事到如今我已經坦然視我的推理作業片單為日式拖拉機現實主義片單了。真想敬告日本導演們別惦記你那羅生門了。
關于殺人事件,在一個日式細膩現實主義背景下,nanao作為被害者簡直是集天地之惡劣于一身,甚至連唯一的優點長相在雌競環境下也是完全可怕的debuff存在。這樣的人物設置對整個主題來說已經有割裂感了,更不用說她和其他幾位主要角色除了同事之外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同樣,“火”的運用已經和童話故事原型沒有關聯了,在做了一系列真實敘述邏輯后,將最后的核心謎題巧合化處理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More NEWS, Less TRUTH! How we choose?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