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個鏡頭特別讓人感觸, 一個是下士在最后獲救之后看到中士以及那個小兵的哭泣; 第二個是下士在英勇戰斗之后, 被分配到另一個中士手下; 最后是下士在60年后的生活, 一張床, 旁邊一個洗臉盆, 以及最后的那些字.

影片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法國版《兄弟連》,幾個零星的戰爭場面一點也不耀眼。看到后來才被一種被人們稱作信仰的東西深深吸引住了,故事情節上面有,就不做重復講述。
我們稱之信仰的東西,我們為之信仰的東西,不能籠統的都直指宗教。影片里幾個人的信仰各有不同,只是他們參加戰爭的初衷而已,有人為了金錢賣命,有人為了祖國謳歌,有人為了晉升奔波,有人為著愛情堅持。他們在硝煙彌漫的信仰追逐里痛苦,掙扎,希望,失望,又重試希望,最后被信仰拋棄,這是戰爭帶來的悲劇,也是人類命運的悲劇,明亮與晦澀之間,我們關注的是哪一方面?
為自由而站,為祖國而站,可是,善良的,你告訴我,祖國在哪里?自由是什么?

本來一直以為Jamel Debbouze是個笑星,不管演什么,都是搞笑的,比如埃及艷后的任務、天使A...就算劇情不搞笑,他也很搞笑...但是,事實證明,我不能以這樣的心情看《光榮歲月》...還記得我曾經跟人夸口,法國電影都少不了一點幽默,不管什么題材,至少主流的是這樣的~但是《光榮歲月》比較沉重...一部講述人類自由、平等、尊嚴的史詩性電影,不管什么笑星不能夠把它變得搞笑,Jamel也好,開出租的Samy也好...
傳說中的法國,是以自由、平等、博愛為榮的。比如說俺們非洲裔法語外教OLALA曾經很自豪地說,法國人的信條是自由、平等、博愛,然后,他很挑釁地反問,中國人的信條是什么?然后低下竊竊私語...我心里不斷回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三個代表、和諧社會......結果,OLALA輕蔑一笑,問到:是不是“為人民服務”?于是,我覺得我們遭人鄙視了,早知如此,當初不如理直氣壯地告訴他,中國人不講究什么信條,也不信什么宗教,我們比較務實,相信的是勤勞、勇敢、善良、樸實...包括近幾日的法國大選,候選人嘴里反復叨念的也就這三個詞...于是乎

《光榮歲月》就說本片的觀影經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