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3 04:16
首映:2011-09-14(法國)
年代:2011
時長:110分鐘
語言:阿拉伯語,英語,俄語
評分:7.9
觀看數:52023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Layla Hakim領銜,《吾等何處去》:放手更不易
Unity and coexistence are often easier to pronounce than to actually practice. That was the case in Where do we go now? – in which a village nothing but mundane – but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Muslims and Christians are cohabiting in the same village. Their coexistence, however, are under increasing strain as sectarian conflicts seep into their daily lives, enraging the males in the village.
很久沒有如此裝叉的在深秋夜晚跑去一個四面漏風的露臺咖啡廳看這樣一部小眾的電影了。。被凍得瑟瑟發抖之下,不寫點什么太對不起自己了。。
影片的譯名太雅,配上宗教和平的主題,我原本以為這是一部悲傷滿溢的史詩風格電影,沒想到卻是一出混雜了歌舞搞笑的輕喜劇?這么說好像也不合適,畢竟死亡和沖突也是影片很濃墨重彩的一部分,只不過呈現的略顯夸張。大概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這類片子看起來總是很難亦步亦趨的跟上影片節奏,于是片中那些穿插的歌舞片段就好像中場茶歇一樣,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但整個片子的情節鋪陳還是有些雜亂,直到最后結尾點題,突然有種恍然的回味:女人們為了避免無謂的沖突選擇了改變信仰,生者打破了看似不容水火的宗教界限,攜手為這個年輕的生命送葬,然而死者的靈魂又將安葬何處呢?
死后的歸宿應當是所有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部分,對于虔誠的信徒來說,這大概是終其一生的寄托所在了。影片的立意無疑是反戰,卻很巧妙的避開了沉重的主題,沒有深究宗教沖突
完全是被預告片騙進影院的,看上去很歡樂的樣子。實際上拍的非常混亂的感覺,一會兒是愛情歌舞,一會兒是幽默搞笑,一會兒又是聲淚俱下控訴不同信仰教眾間斗爭的殘酷。什么都有點,什么都不徹底。影片的高潮應該是男人們看美女艷舞,女人們跑去藏槍那段,可是看上去真很不convincing。。。
整片一句話就能歸納下來:還是婦女同志覺悟高。當然如果婦女同志們真的有如影片所描述的影響力的話,國際關系理論界早就被女性主義國際關系理論一統天下了吧。
雖如此,本片還是有值得夸獎的地方的。幽默的地方還真是頗自然不造作。女主某些個角度看還是不錯的。
(芷寧寫于2012年11月4日)
許是因為女性所具有的細膩又溫情的特點,黎巴嫩美女導演納迪·拉巴基在她自導自演的影片中,往往以一種溫和柔曼的基調來表述人物的各種遭遇及情感變故,即便情緒再激蕩再憤懣,也沒有讓情緒波動到橫沖直撞不可收拾的境地,在不急不徐間,卻已將觀眾引領進正歷經著不幸的女性的生活和心靈,一如她07年的作品《焦糖》,全片溫潤而自然,于柔和甜美中又帶著點苦澀的滋味,彷如生活的原味。
而這部《吾等何處去(Where Do We Go Now)》依舊有著拉巴基影片一貫秉持的樂觀真摯的態度,整體敘事也比之前的作品更為飽滿,且在悲喜交加的敘事中流露出幾許迷惘和隱憂,仿佛中東那不明朗的前途和未來。的確,各種因素紛擾、各種利益糾葛已將這塊地球村落變成了燃燒著的火藥桶,而在這個男性占絕對主導地位的社會體系中,看到有才華女導演的影片,就仿佛打開了一扇窗,將那些女性的隱忍和堅強,黑色面紗后的笑顏與淚目,緩緩展現在觀眾面前。
本片沒有復雜的架構,節奏舒緩而適宜,也沒有刻意炫耀的技巧
01
從來沒有想到,失去丈夫的她們,會以這樣魔幻的方式回擊世界。我卻在《吾等何處去》中,看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結局。
黎巴嫩70后美女導演拉巴基,結合真實事件,用女性視角,呈現出這個特別的故事。那種云淡風輕般的講述,把種種意外演繹的如此意外。
原來,那些本來在男人們放不下的事,卻在女人這兒全放下了。
說實話,一般涉及到宗教題材的影片,總是伴著各種各樣的沖突,節奏異常緊張。
但這部片子用一種法式浪漫,講了一個溫柔卻很有力量的故事。喚起的女性力量,恰如以柔克剛的水流
Layla Hakim領銜,《吾等何處去》:放手更不易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