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9 16:40
首映:2013-05-17(美國)
年代:2013
時長:9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4
觀看數:4163
來源網:三年影視
【英語老師】教育的差距--質疑與創造力
故事開頭旁邊變描述著一位英語教師,固定平凡的生活,壓抑情感的老女人,一如劇里的某臺詞形容的“陷入泥潭”,吊詭的是,開頭還真給我了一處蹩腳的踏入泥潭的影射,囧one。
而男主的也是同個境遇,熱愛的畢業作品無人賞識,同樣一片陰霾(見海報的影射,囧two),事業不順,碌碌無為,寄居父親房子,但關系惡劣。
電影講述的核心就是“改變”,不管是那個教室里的匆匆一炮;老師一改往常慷慨的支出;年度劇目推出本次新劇,而不是每年兩次的《我們的小鎮》;導演承認不堪糗事,而不是原本形容的光鮮;男主父親的對兒子關系的反思;重要的是劇本結尾的修改,獲得滿堂喝彩的成功;教學方式的創新,不只是尊重原著的改編。而溫馨結尾,老師改變行為方式,答應赴約,改變對男主父親的評價,收獲幸福。
如果沒有那“一炮”,沒有劇本結尾的改編,沒有一系列嘗試的changes,老女人還是老女人,老套放棄般自殺結尾,劇本還是會沒人問津,一切都會是陷入泥潭的死寂,灰色的,沒有光亮(好吧,見海報那盞吊燈,囧three)。
試著跟過去做出變化
挺溫情的一部電影 喜歡一些非俗套雖然超乎一些人接受范圍的情節 電影嘛 高于生活 就不要太多條條框框 沒有犯罪就好了 到中間 一切急轉直下 人生滑入底谷 無比絕望 那就什么都不要想 絕望著好了 雨過總會天晴 還會有一些人沒有放棄你 會有朋友不經意的話語打動你心里 或是睿智的話語提醒了你 換一個角度去想 事情就沒有那么糟糕 一切就忽然扭轉了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 為什么局面忽然就好了 因為換了個角度來看問題了 因為走出自怨自艾 發現了自己的責任 做一個承擔者了 而不是以一個受害者的心理去埋汰整個世界 很多
所有的事都是說不準的,在真實的情況下,因為真實的東西就是如此,這一刻我們很高大上,很完美,很有原則,說一不二,下一刻就全無自信,唯唯諾諾,只想一頭碰死,覺得活著無聊又無奈,這就是真實的人生,這個劇體現得真好。我就想寫個這個思想的劇本,想好了故事,要寫老是覺得沒法開頭,也許終有一個時刻我會把它寫出來。
和孩子的爹搞上的情節有點肥皂,可能想突出戲劇性,或者更高級的,不,肯定是這個原因:表現人說不準的同時有時能有驚喜,就是人有時很狹隘,很情緒,很暴躁,但有時又很寬容,很能將就,很有彈性,其實只要加一句尺度比較大的話(可能會讓這個電影不能公映,哦,這是在國內,人美國分級的,加這話就成了二級了):我覺得我兒子都喜歡的女生應該挺不錯的。這么說就很搞笑了,神圣的老師和醫生都變成普通的人了。
喜歡!
《英語老師》:還是一碗心靈雞湯
文/姜小瑁
教師類題材的影片的確太常見了。即使教師不是主角,他們往往也會在影片中起到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有的影片為優秀人民教師歌功頌德,比如經久不衰的《放牛班的春天》;有的獨辟蹊徑,炫智商玩驚悚,如《大衛·戈爾的一生》;有的片子更加劍走偏鋒,把教師刻畫成蛇蝎,如《裂縫》中的愛娃·格林;還有的干脆直接把老師變成了罪惡的種子,比如那部發人深省的《浪潮》。當然也有不這么嚴肅的,比如《壞老師》里的老師真的就是走秀的;比如伍迪·艾倫電影中的老師都是被用來黑的。而當教師碰上文史哲,編劇的腦洞更是可以無限大開,既可以勵志如《死亡詩社》,也可以溫情如《文科戀曲》——總之,文史哲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從整體上來說,《英語老師》的風格更貼近《文科戀曲》這樣的小片,輕松、舒服;沒有人高談闊論,也沒有人炫耀學識。但正是這樣的小故事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非得“表明一個道理”,它完全可以踏踏實實地營造一種氣氛、提供一種情感體驗
【英語老師】教育的差距--質疑與創造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