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品《千里伴我尋》(Philomena)是一部滲透著回憶、歷史、親情與溫情的電影。這部作品的妙處出於在處理罪與罰、過去與現在、正義與邪惡身上。看這部電影不是要質疑誰是誰非,而是透過尋親塑造過去一段無知且不光彩的歷史。《千里伴我尋》的精彩之處在於在劇情的推動與觀感上,也沒有呈現一種輸打嬴要,爭取公義的手法。而是用上了軟性、人性化的角度帶出寬恕、帶出信仰上的愛,同時也帶出了陌生人之間的同理心與互助精神。
真人真事的電影並不容易拍攝,一不小心就會寫得煽情、定位不正確就會站錯邊。比較妥善的方法是帶出問題,把接下來一系列誰是誰非、道德判決的問題帶到觀眾身上。過去曾經有不少「尋親」、「尋秘密」的類型片,加拿大的《母親的告白》(Incendies)就是一部從子女的角度出發,找尋母親的身份,做到追本溯源,奈何電影帶有黑色的色彩,相當的壓抑,看完電影後也承載了包袱。相對《千里伴我找尋》來說雖不至於陽光,但在面對過去與現在時,主人公都能夠有一顆從容的心,當真相揭開之時讓人感到溫暖與欣慰。
當五十年前

【菲洛梅娜】編劇典范以及寬恕是信仰的核心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