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8 05:22
首映:2011-03-03(中國大陸) / 2010-10-24(東京電影節)
年代:2010
時長:102分鐘 / 10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1
觀看數:99980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觀音山》我拿什么拯救你,信仰。
人生是一輛不知駛向何處的火車
——電影《觀音山》影評
在電影《觀音山》的結尾,三個年輕人坐在一輛拉貨的火車箱里,伴隨著悲傷的音樂,火車從黑暗的隧道駛出。這時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們三個凄苦而悲傷的表情,默然無語。從反打鏡頭中,我們通過這三個人的視角,看到軌道在延伸,軌道邊的景物在不停變化。火車不斷行駛,正載著他們駛向遠方。接著,火車又駛進了另一個黑暗的隧道,那入口處的一片光亮慢慢變小,由充滿幕布,到只剩下中間一小塊。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在這部由范冰冰、陳柏霖和張艾嘉主演的電影中,火車和軌道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意象,出現了近十次,顯然火車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重要的意象,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味。
自從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在電影《火車進站》中將火車作為主角開始,火車就成為電影中一個經典的意象。在《觀音山》中,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里,彷徨著3個充滿迷茫的年輕人:他們高考失利,遠離家庭紛擾的女孩南風(范冰冰飾)、對父親心懷芥蒂的丁波(陳柏霖飾)以及家庭富裕卻得不到半點溫暖的肥皂(肥龍飾)。他們天天聚在一起玩樂喧鬧
剛才看了《觀音山》,前半部分是青春殘酷物語,極有質感,后半段漸漸落實到一個喪子的中年女人身上,整個調子從激揚到凄涼,凄涼中有溫暖。我比較希望一直延續暴烈青春那條線,頂到最后。范冰冰用啤酒瓶爆頭,血吻一個女生的場面實在太給力,場內有人低呼:“范爺威武!”
看《觀音山》,火車在山洞之間穿梭,從過度的黑暗到過度的曝光,猶如陰陽兩界。滿山的水氣,山嵐飄移。山上有一座地震毀掉的觀音廟,萍水相逢卻猶如血親的人們,重新興建那座小廟,其實也是重建內心的情感和秩序,了結前緣。張艾嘉摟住范冰冰,猶如母女一般入眠,在那個瞬間,不知為何,我淚流滿面。
《觀音山》張艾嘉演得真好。在成都市井中,范冰冰像一個外來者,陳柏霖像一個外來者,張艾嘉混同眾生,就安住在那里,波瀾不驚。她給了這部電影人世的底子。范冰冰是底色上的繁花,她是那層厚重的底色。兩個女人的命運最終疊加在一起,互為表里。
范爺那悲涼而又迷離的眼神,真是讓人悲痛欲絕。
如果拋開范爺那一頭明顯經過精細護理的長發,那雪白的臉龐,那即使放縱仍隱藏不住的收斂的神態,還有那臺灣腔、頭發經過精細打理的摩托佬,兩人服裝經常整潔得不可思議這么些個問題的話,僅憑臉部上的表情,我足可以為本片打5分。
一直以來我總是覺著自己是幸福著的。也以為那些其他人也跟我一樣,幸福著一樣的幸福,痛苦著相同的痛苦。所以,我一直無法理解那些悲涼而迷離的眼神,那些手上的劃痕,那些尋求解脫的理由,特別是當我甚至覺著別人似乎生活的比我“幸福”的時候。
我一直對電影的拍攝手法稚嫩與否,高端與否不感興趣,長久以來養成的一個習慣,就是試圖去感受別人借助電影這個外殼所想告訴你的事情。或許有的人講不清楚,有的人用華麗的詞說出了該說的話,而有的人,或許就是用平實,甚至讓人不那么愉快的方式,說出了他所想說的話。
電影同其他媒介一樣,只是傳達思想的一種方式。想通了這個,我就對那么美好的一個陪歌女,臺灣腔的摩托佬和大媽,以及各種硬傷釋懷了。這些問題
《觀音山》我拿什么拯救你,信仰。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