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4 14:50
首映:2009-10-16(意大利)
年代:2009
時長:115分鐘
語言:意大利語,德語
評分:7.6
觀看數:39040
來源網:三年片大全網
【鐵蹄下的村莊】可能性的終結
影片不差,一應俱全,而且也沒有反感的煽情。
只是我在想,怎么全世界如今拍關于戰爭的片子都快變一個模式了?連那些模糊政治界限、歷史翻案型的題材都差不多,更別說這樣一類正邪明確的題材。
可能是滿足進入影院觀眾的需求,但出了影院,那些感觸能有多大影響?該干嘛還是干嘛。
小蘿莉坐在門口,一個鏡頭閃到了對面的小路。不會有人出現了,因為這個時候親人都已經全部死光了。
這部電影可貴之處在于,它沒打算騙觀眾的一絲眼淚。
這部電影的預算是3百萬歐元,山楂樹之戀的預算是7千萬人民幣。
人性啊,人性。即使有沒有人性的人,也不能否定人性。雖然人性什么都不是,但它還是最可貴的。除此,還能有啥?
小蘿莉的眼睛里是沒有仇恨的。這一點很重要。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還在想,歐洲人還是不錯,有信仰,即使戰爭期間,還是有底線,跟某國的情況不一樣。 哪里知道。。。
人都一個一個死了,越死越多,你發現你開始并不覺得傷感了。你的腦子里只有那個剛出生的小孩。這個時候,導演在微笑。
電影不能只為了掙錢,這才是電影。
電影《有人要來》(L'uomo che verrà)中的瑪蒂娜是個大眼睛的八歲小女孩。
對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生活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哪怕是在1943年意大利博洛尼亞(Bologna)地區的貧困農村。比方說,瑪蒂娜的姨媽貝寧米娜從城里回鄉,保守的奶奶既看不慣她的城市人打扮,也不喜歡單身小伙子姑娘們晚上偷偷點蠟燭辦舞會,親愛的貝寧米娜姨媽有可能繼續留在瑪蒂娜身邊,也有可能一氣之下再去城里找工作。再比如說那些藏在林子里專門針對德國納粹的農民抵抗軍,爸爸阿爾曼多和村子里的男人們都支持他們,還有小伙子跑去參了軍,可要是爸爸也去參軍,這一大家子人就得挨餓了。瑪蒂娜自己也面臨兩種選擇。好幾年前,剛出世的小弟弟死在了她的懷里,從那時起瑪蒂娜就不再開口說話,為此,她沒少被同齡的孩子欺負嘲笑。瑪蒂娜熱切地盼望著再次懷孕的媽媽肚子里那個嶄新小生命的降臨,這說不定也會是瑪蒂娜自己的新生。
電影的前半部分也跟瑪蒂娜眼中的世界一樣,充滿了各種枝枝杈杈的小細節,仿佛可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展。比如寒冬雪夜,一個走鄉串戶的小買賣人的到來
中國觀眾非常熟悉“鬼子進村了”的故事,這是一個鬼子進村了故事。鬼子把老百姓押到村口,要他們說出游擊隊的下落,不然就開槍。這部電影里鬼子沒多問,機槍掃射,把老弱婦孺屠殺凈盡。
前半部分非常清淡,風情畫一般,不說話的女孩童年回憶的筆調,對于戰爭題材來說,可以說是唯美的,點到為止地打下一些伏筆,很難判斷劇情走向。主流電影不會這么拍,這樣顯得張力不足,抓不住觀眾。而這正是影片特色,所有的風格鋪墊都是為了那一槍:村里的游擊隊員讓那個年輕的曾經分面包給孩子們吃的德國士兵自己挖好了坑,然后對著他的后腦勺開了一槍,德國士兵直挺挺地倒下去,女孩目睹了這一幕,她跑進牛棚抱著腿難過起來,——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這一槍顯得如此突兀和殘酷。接下來面對德國人的報復性屠殺,母親和奶奶的死,所有人的死,女孩顯得冷靜和漠然,甚至有一種置身事外的無動于衷。后半部分屠殺場面的處理并未過分渲染,風格把握得很好,這和主題是一致的。
教堂是影片一個重要場景,是村民們的避難所,德國人一來,年輕男人躲進山洞
藝術以上。戰爭以下。
《鐵蹄下的村莊》這部電影,不是一部以常規面貌展示戰爭的電影,而是以一種不控訴不揭露,的態勢來展示自己的內心思想的一部影片。這,可以說是一種屠殺,一種泯滅人性的屠殺。在這個周一的早上,我觀看了這部影片。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部乏善可陳的電影。生活的人們,美麗的小村。平靜的湖水,安靜的山巒。這就是這部電影,展現在我面前的最初的階段。女人們在做面包,男人們在堆草垛。但是,你反過來想一下,電影不就是這樣么?電影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非要突出一個所謂的大場面,所謂的勁爆,它就是在述事,就是要告訴人們生活的真諦。溫馨美滿是人們素來的追求。
電影里的主人公只有八歲。在我們現在的年代,這樣的孩子應該有美好的童年。應該有新衣穿,應該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去學習,去實踐。。但,她卻目睹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屠殺???----這段在世界大戰史上不為人知的一次屠殺。這個不愿意說話的小女孩親眼目睹了二戰的殘酷(小女孩的弟弟去世,從此她選擇了沉默)。直到65年后的今天,二戰一直是人類歷史上的傷疤。但
【鐵蹄下的村莊】可能性的終結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