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9 17:52
首映:2013-02-08(瑞典)
年代:2013
時長:85分鐘
語言:瑞典語 Swedish,英語
評分:7.8
觀看數:23974
來源網:三年網
現實生活中的海盜灣:都是專利惹的禍
海盜灣
1.雖然是紀錄片,但看上去像劇情片。導演:綠林好漢
做了很多電影的處理
懸念片的感覺
2.海盜灣后來的故事 維基解密
網絡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 IT 信奉社會主義
-網絡資本主義:蘋果、微軟
從網絡社會主義出發,但后來分岔了,用版權來掙錢和控制
介入到世界最大的政治之中
北歐目前在copyleft運動中走在前面
“互聯網之子”
斯諾登
海盜灣-好萊塢 現實上肯定是輸的,可是他們被關起來了,海盜灣還是在成長
*紀錄片作為電影會介入到世界上最復雜的力量
這種反抗的意義?
網絡共產主義思想
3.關注這股力量
導演也認為自己是社會主義者
民主社會主義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之中,有沒有這種網絡烏托邦嗎?是什么樣的人在做?
微信
技術:他認為微信是一個工具。做完之后就要離開它。(這就是社會主義網絡烏托邦)
可是對于商業來說,就是需要用戶粘性!
不完全吻合
微信的幾個原則
延伸觀影:
《互聯網之子》
全世界的IT為他悲嘆
《斯諾登的故事》
改變了政治格局
此片是BT得來,很光明正大的說。
影片沒有過多渲染幾位被告的背景,也沒有過多渲染海盜灣這個網站是多么的酷,整體上就是記錄了案件的審理過程。畢竟這個是紀錄片,不像電影,里面的幾個主角給人的感覺就是真實,平凡,不是演出來的,觀賞性顯然不如社交網絡,但是有一些交集,例如napster。但無論是他們之間的聊天,還是跟律師的對話,或者是在托管的服務器前介紹自己的網站,唯一的感受,就是真實。BT不是瑞典人發明的,但卻被海盜灣發揮到了極致,全球最大。電影的海報就是代表海盜灣的服務器,就是海盜灣的tracker。
電影里面說他們不是理想主義者,海盜灣不是公司,海盜灣究竟賺多少錢也沒有公布,請求賠償的金額也只是通過頁面上廣告的簡單的計算加乘得來。這種計算顯然是不對的,但既然想要關掉這個網站,就要把自己當作受害者,計算出一個損失的金額。律師總是試圖把海盜灣協助盜版傳播的行為和電影公司的損失聯系起來,但無法直接得出結論,當然,更無法作為給他們判刑的證據。
海盜灣提供tracker給用戶使用,用戶利用tracker傳播文件
開始看就想到的四個字,技術無罪。
09年手機還是按鍵的時候,就有了這么超前的工作模式,理念。無組織者無線下辦公,只在聊天室線上溝通。三個理想主義者想要的開放的網絡,自由的文化。在集權資本面前,像是兩個世界。有一種在看印度電影無政府抗爭的壓迫感,但是是一種高級上流版,雖然年輕人們很不羈。
直到判決宣布的最后一刻,Peter Sunde和Fredrik Neij還在離家萬里的老撾幻想著自己并不會被判刑,而另一位好伙伴Gottfrid Svartholm則幻想躲在柬埔寨就能免去牢獄之災,最終他們都紛紛屈服在現實世界的規則之下。自始至終,他們熟悉的只是TPB的世界,在離開了鍵盤的世界里,他們都顯得過于天真,用江爺爺的話說就是:Too Simple,太Naive。
類似的人還有大名鼎鼎的Julia Assange 和今年初自殺的Aaron Swartz,他們的共同點在于想要通過互聯網和科技實現信息的自由流通,沒有審查、沒有限制。但舊世界并非這樣運作。
政治的另一個名字是骯臟,秘密和黑幕是它的一部分,并幾乎已經被大多數人所默認。也許因為幕布太厚太臟,我們默認政治就該藏在后面。因此當Julia Assange 借助互聯網的力量拉開那張大幕,他注定要開始流亡。
大公司是舊世界里的另外一種龐然大物,在這里特指唱片和電影公司,它們一直以來做的就是版權生意,即使什么也不做也可以靠版權過得很好。已經開始有人懷疑,原本用于鼓勵創新的版權法
現實生活中的海盜灣:都是專利惹的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