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23:26
首映:2012-10-22
年代:2012
時長:45分鐘
集數:48集
連載:48全集大結局
評分:7.6
觀看數:43385
熱播指數:238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圣天門口”杭老大的擔當
話說一半拐彎抹角支支吾吾幻想意會從不點明可真應了咱國人為人處世的通病,這部劇表現得很真實。
9楓應該是人物性格展現最豐滿的一個角色,有時會讓人喜歡死,有時會讓人討厭死。可相愛為什么不能在一起?這么多年,那么艱難都走了過來。到最后都憋著一肚子委屈,9楓也算個悲情人物,但我看出他確實愛。能用時代和社會的客觀束縛來解釋嗎,人們都還沒意識到溝通的必要性?但是我認為,既然相愛,除了戰火的阻隔,還有其他障礙嗎?你9楓既然愛,你就不能給阿彩要的安全感嗎?熱烈過,激情過,不顧一切過
關于馬鷂子
網絡上一直有個關于東德士兵開槍被審判的段子。說東西德統一后,法庭審判曾經守衛柏林墻的士兵,因為他們開槍打死了許多企圖翻越柏林墻到西德的東德人。在法庭討論有罪無罪時,有名士兵辯解說,我沒有罪,因為我是在執行上級的命令。法官說,你是在執行命令,但你為什么槍口不抬高一寸?
馬鷂子為什么不能把槍口抬高一寸?馬鷂子在《圣天門口》里,鏡頭前面,他是唯一一個多次開槍殺人,很徹底的沒有退路角色,而且是那種自己不給自己留任何后路那種。他真是全無人性嗎?
馬鷂子是個官二代,他的叔叔在天門口鎮做鎮長,他在縣城做保安大隊長。吃皇糧干公差,上報皇恩下保黎民,管著幾十號人,幾十條槍,是響當當的實力派,縣長都得給面子。可是天門口鎮,歷來是文有雪家,武有杭家,馬鷂子那點兒人馬槍支,在天門口鎮被杭家壓的死死的,半點威風也抖不起來。
沒料想再后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列主義。眼看暴動就在眼前,小小的天門口鎮聞共色變,誰也沒想到共產黨帶著泥腿子在天門口搞暴動,小鎮里最有勢力的杭家竟然是主力軍
跟一切告別,麥香
麥香,多美的名字。讓一個女人的名字關乎嗅覺,充滿了味道。麥香是個寡婦,有自己茶樓,天門口鎮最漂亮的老板娘,豆腐西施、阿慶嫂一樣的人物,往來都是客,全憑嘴一張。她身邊不乏追求者,比如林大雨。天門口鎮的混世魔王杭九楓,也只和她打情罵俏。直到她遇見傅朗西,第一眼見到這個從外面世界來的新青年,就一下著了魔,一見鐘情。
麥香愛上了傅朗西,愛的既盲目又徹底,愛的義無反顧。生意不做了,扯紅布,鬧暴動,麥香參加革命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在傅朗西身邊,關心他,照顧他,從他的生活起居開始,為他做自己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一切。
然而傅朗西和麥香走到一起,不是因為愛情,沒有那么純粹。傅朗西為了在天門口扎下根,鬧革命,問計杭大爹。是杭大爹給他指點迷津,出的主意。你只有娶一個天門口的女子,這里的人才不把你當外來戶。于是這個不食人間煙火,苦行僧一樣家伙,絕不能動這個心思,傅朗西是個差點就把“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等等等刺在后背,永遠迫切的覺得時不我待
賭徒常守義
如果沒有董重里和傅朗西來天門口鎮鬧革命,常守義也就是個守橋的。會在麥香的茶館,和林大雨他們挖古聊天侃大山,一輩子普普通通。可在他黑白分明的眼神里,始終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亢奮,在他心里,實際上包藏著共工怒觸不周山的野心和力量,哪管天柱折,地維絕。
金寨暴動,漁陽鼙鼓動地來,常守義像獵狗一樣的鼻子,聞到了改朝換代的味道。董重里來了,他興奮的幾乎是一邊跳著舞,一邊把董先生領到了教堂。他夸張的表情和步伐,表達出他內心的狂喜和激動。他發現他的一無所有,竟然是一種空前強大的資本,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共產黨的革命,給他這樣的人,提供了嶄新的舞臺和機會,由他們去建立一個顛覆一切打倒一切的世界,他的命運就此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常守義比誰都能理解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作文章,繪畫繡花,雅致,從容不迫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這些都是他的革命對象,雪家才干的事,不是他常守義。他需要暴動,不論是雪家還是杭家,都倒了才好,不但要倒,最好還要踏上他的一只腳。
常守義以為他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董重里來天門口的時候,一把雨傘,一身長衫,形象完全是那副名畫《毛主席去安源》復刻。他來天門口說書,說的是盤古開天地,他那份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勁頭做派,那份泰然自若老練成熟的穩重,一下子就征服了整個小鎮(尤其是征服了楊桃)。他把共產黨員的形象,豎立的格外高大,又充滿了魅力。這個盜火的普羅米修斯,他把星星之火帶到天門口,是他點燃了林大雨、常守義,麥香這些人心里的火,終于把天門口的舊世界炸的粉碎。
憑董重里的資歷和功勞,他去世的時候,恐怕悼詞里是要有無產階級革命家這樣的字眼的。可實際上,董重里在天門口暴動開始以后,他敲的是退堂鼓。
董重里開篇的沉穩,恰恰和后期他的惶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暴動成功了,他是獨立大隊的主要領導,可是他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越來越束手束腳。他和傅朗西這樣的行動派,在革命理論付諸實踐的過程中,漸行漸遠。傅朗西說過,“對革命來說,樸素的情感,比復雜的思想更可靠。”而他董重里,恰恰就是“復雜的思想”在革命隊伍中的代表人物。因此隨著革命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
段三國一家在這部戲里,雖然不是主角,但卻是大革命時代鄉村巨變的一處完整的縮影。
毛澤東在1927年3月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提到,“據長沙的調查:鄉村人口中,貧農占百分之七十,中農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農占百分之十。”在鄂東的天門口鎮,要是劃成分,段三國他們家,得算中農。而董重里和傅朗西他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領導占人口百分之七十,像林大雨、常守義這些,“上無片瓦,下無插針之地” 的貧下中農們,革命,暴動,同時團結和爭取麥香、段三國這些人口占百分之二十的中間力量,去革人口占百分之十的雪家和杭江等等富戶的命,去分他們的浮財。然后,建立新的秩序,開創新天地。
杭大爹一個足不出戶的人,都清楚的知道,杭家的勢力,再多十門炮,都不是共產黨和他們領導的貧農們暴動的對手。在中國最廣大的鄉村,數千年來維持秩序的是儒釋道權利體系。儒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就是國家行政系統,即政權;父父子子,就是宗祠、支祠的家族系統,即族權。僧道以至各種神怪的鬼神系統,即神權。共產黨組織的暴動
“圣天門口”杭老大的擔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