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23:16
首映:2015-12-29(中國大陸)
年代:2015
時長:40分鐘
集數:48集
連載:更新至81集
評分:7.7
觀看數:85923
熱播指數:2066
來源網:三年影院
“少帥”并沒有什么標題
這兩天集中看了《少帥》,一個爭議演員演了一個爭議人物,確實很有一些娛樂話題。不過,我看它倒不是因為演員,而是因為導演張黎。張黎拍過很多知名歷史劇。比如,《走向共和》拍的是晚清的危局與改革;《人間正道是滄桑》,拍的國共的合作與紛爭。可以說,這兩部歷史劇,是現今最豐富,最耐人尋味近代史版本。而今,我把《少帥》看成他近代史的第三部,講的是軍閥的飛揚與苦撐。
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電視劇主題的設置重點,并沒放在九一八和西安事變上。九一八可以看成前事的宿命,西安事變更是草草收場,無心和正史發生沖突。電視劇的重點,反而放在張作霖與張學良這兩代軍閥的父子關系上,并由此演化出張學良與郭松齡的師生情誼,以及張學良與楊宇霆的主臣關系。從這個角度看,導演其實很巧妙地把歷史劇轉化為家庭劇,運用子承父業這個百試不爛的設置,寫出了一個歷史家族的喜怒哀樂。這布置像極了科波拉的《教父》和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的混合版。它們的主題都是,一個深深愛戴父親的兒子,決心把父親的事業繼續下去,為此扭曲自己竭盡全力
01年出生
22,24年兩次直(系)奉(天)戰爭(吳佩孚)
28年東北易幟(張作霖被炸死,青天白日旗與老蔣談判合作,槍殺楊宇霆)
29年中東鐵路事件(接受蘇方的條件)
30年中原大戰
31年九一八事件
34年西安事變,36年與楊虎城兵諫蔣介石
38年被囚禁
88恢復自由
01年逝世
(風至,趙一荻)
張學良作為軍二代,本來可以游手好閑,享盡榮華富貴,但卻恰恰成為世紀人杰,也是被時代選擇和逼迫的結果。第一是父子間的亦敵亦友關系,讓我想到了周杰倫和謝霆鋒,甚至林俊杰的成功
在第二次去沈陽的臥鋪上,刷完了這部劇,如果五月的那趟沈陽之旅前已經看完了這部劇,我想逛張氏帥府的時候會更有意思,又想去了呢
因為對其人其事沒有太多了解和閱讀,不敢確定究竟電視劇幾分真實幾分戲化(扭頭上了當當,楊奎松的《西安事變新探》太貴了,心在滴血可是很想看看了)
九一八之前半部分,講“家天下”和“公天下”,無論是老帥還是少帥,都在家權與公權的撕扯中行走,行為決策,依舊是以“張家”和“老底樁”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在這個過程中,少帥本人又受到來自郭茂宸等人的影響
胡適為什么看不起張學良
導語:張學良在近代抗日史上的位置,是一個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在同時代的胡適眼里,有一個與今人的慣性認知迥異的張學良。
一、自30年代到50年代,胡適對張學良的評價越來越低
1、九一八前夕,胡適告誡張學良“凡執事不敬,未有不敗亡的”
胡適長期關心時局,張學良又長期身處時局中心,故而很早胡適就曾欲對張學良有所影響。1930年9月,張率軍入關,通電擁蔣,結束中原大戰,新獲晉、冀、察、綏四省地盤,高就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之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之前的劇集都挺符合歷史,一到九一八事變,連張學良本人晚年唐德剛采訪都承認是自己下的命令,電視還是通過張的部下說是蔣介石下的命令,還在抹黑蔣。西安事變在美化張學良,美化黨,如果這些都正確,為何張學良到老還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來張季鸞的“給西安軍界的一封信”?
張黎導演能拍出走向共和,拍這類和執政者有關的事件,一定有不得已的妥協。
挺喜歡李雪健扮演的老帥,匪氣霸氣人情世故集于一身。
文章的少帥,讓我感覺不管你地位多高,真的是各有各的難。
“少帥”并沒有什么標題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