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1 21:50
首映:2013-10-14(中國大陸)
年代:2013
時長:40分鐘
集數:40集
連載:40全集大結局
評分:7.8
觀看數:53190
熱播指數:324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到愛的距離:寫在醫患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
無意間被人安利了這部劇(好像發安利的人是為了靳東),追了6集,深有觸動。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反應了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的劇,而且個人感覺專業性還蠻強的可看性很高,手術的場景拍得很真實,聽說編劇(原著?)是北大醫學院的醫生,醫患關系為什么那么緊張,患者不再信任醫生,醫生也不再信任患者。究竟是現有的醫療水平(資源)問題,還是醫療制度問題呢。在電視劇中,凌遠院長說了這么一句話,“現在的醫療體制,不比那些病人的病更好治療。”
其實我自己就是學醫的,然而沒有走上臨床崗位
友情提示:這其實是小說的長評。鑒于兩者想通蠻多,編劇作者又是一個人,就放在這里了吧。。
這是第一次。
第一次在我看完我喜愛的小說之后,最感慨的不是某個角色,而是這樣一群人。
這是個復雜的故事。
各層醫務人員的經歷,大篇幅的醫院、手術室實錄,條條框框的醫療制度、醫患矛盾,或大或小、或繁或簡,涉及了太多專業的信息和深層次的探討。作為一個純文科出身、至今對醫院的記憶只停留在幼時那點支離破碎的我來說,甚至都不敢說自己完全看明白了。
但,這也實在是個簡單的故事。
簡單到,在我看完稱得上超長篇的文字、陪著那么多人一起經歷種種甘苦之后,壓倒一切的仍是那一群人,和他們帶來的、或者說我們共同相信的愛、信念、希望,和未來。
.
那些事。
我不想把醫生過于神圣化,在我看來,那首先是個普通人賴以為生的職業。過多的嚴苛要求或者崇高贊美,都未免背離本真。但那一件白大衣,也的確讓我看到了太多值得尊敬和感慨的東西。
從《長大》到《到愛》,還有后來的《千盞燈》、《第二春》,大半的情節都在醫院展開。來來往往的
想了想還是打個兩星吧。
沖著李晨看的,嗯,一開始就想著純舔顏,結果還是硬生生沒看下去。
就想問編劇一件事兒,你這故事是在寫醫生嗎?套到別的職業毫無障礙啊。
也許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基本算是在醫院長大的,父母又都從事這個專業,所以眼中的醫生形象和很多人都不同。有些人覺得他們救死扶傷舍己為人是白衣天使,有些人覺得他們利欲熏心不想著如何治好病人只想著怎么開更貴的藥坑病人。事實上這樣的醫生可能都存在,畢竟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而我眼中的醫生,他們更平凡一些,和普通人一樣他們都會想著要掙錢,然而又由于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性,他們也想在已有政策醫院規定的條件下盡可能的好好看病。
然而劇中呈現出來的醫生呢,似乎治病救人已經不是主業了,生活問題感情糾葛才更加重要。對于醫患問題的處理更是讓人無語,一個有多年從業經驗的老醫生竟然還會因為無聊的醫患糾葛而受到刺激?我爸的醫院也曾經遇到過醫患糾紛,我爸爸的年齡還沒劇中的醫生大呢,他處理起來都特別冷靜,將自己的年輕醫生保護起來,其余交給醫院專門人士
原本故事的立意特別好,能反映不少尖銳的問題,也給人很大的觸動,醫患關系,醫療改革都如是。但從一場莫名車禍開始,故事越往后越成了抒情大會,最后的出血熱本來可以設置得緊張而又感人,卻被處理成了各種關系修復和表態薈萃,緊張感瞬間消散。最好的修復,不該是去全情投入嗎?說太多,做的就看不見了。
摘自某博客:
李晨以監制和主演的雙重身份,第一次挑戰醫生角色,為了呈現出真實效果,他觀摩了多部國內外醫療作品,多次帶領全組演員到醫院實習,選擇正規醫院真實設備實景拍攝,更用專業嚴謹的態度,塑造了一個干凈正直出類拔萃的醫者。李睿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李晨的“誠”,對人、對事、對工作、對生活。無論世界多荒唐,他就是要倔強地善良。
——龍烏鴉足見李晨硬的起來。而李睿又見他能屈能伸。文武昆亂不擋。實力偶像派,好人好戲。
至于愛貼標簽的“老同志”,即便同一個作者筆下角色,當代私立醫院院長和抗戰時期三重間諜,必有天壤之別吧。卻都是一副我裝故我在的德性。
呵呵。
到愛的距離:寫在醫患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