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驚悚恐怖片能做到嚇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故事情節能引發觀眾對人性的思考,或者有著更深層而尖銳的隱喻,這才是出色的恐怖片。雷德利·斯科特在40多年前的《異形》就是一部曠世經典,他成為了無數后來者參照和模仿的范本,而最近一部在科幻驚悚類型上遵循《異形》傳統而玩出花樣來的莫過于這部俄羅斯導演處女作《寄生異形》。
影片講述在80年代初美蘇冷戰時期,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在經歷神秘的意外后,只剩一人生還回到地球,他的行為由此變得詭異可怖。軍方招募了一位女醫生來協助研究這個宇航員

從影片看出,女主想救出所有人,宇航員、給異性當食物的人類,還有那個異形。
宇航員跟異形是共生體,他可以感應并控制異形,而軍方想把它當做武器,在權威的庇護下,異形為了吃皮質醇,殺了很多人,在女主得知真相后,帶著宇航員離開,卻發現男主沒有異形活不下去。整部劇都在刻畫女主是一個不懼權威,勇敢正直的人。

叫《衛星》的寓意大概就在描述“共生”吧,片子拍的有點《降臨》的外星接觸的意思,但格局明顯更小,而且推動劇情發展的“動力”也更單純,就是對于“外星共生體”的存亡去留問題。保留共生體那么就要犧牲活人去喂養,而干掉寄生體又貌似會讓男主也掛掉。而女主的選擇,很重要,也很不合理,算是這部電影不太好的地方。
綜合來看,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
1. 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發展表現的并不明顯;
2. 原項目男負責人的“犧牲自我”的反水并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情節推動;
3. 整體線索并不是十分清晰
我大概是看了影評才知道女主和小男孩也是有聯系的,我以為小男孩是男主的兒子,然后女主單純的收養了他,還有一點影評里有人說,小男孩說我就是妮塔莎,但是我看的影片中,男孩說,我有妮塔莎。(我在手機上看的,應當是翻譯不同)所以我就把結尾理解為一個溫情的結尾,但是又不得不說女主背后有疤這一點是個伏筆,還有人說女主跛腳這部分,說是因為他和小男孩就是一個人,但是我想說女主跛腳難道不是被那個外星生物咬的嗎?
男主和那個生物是共生的,后來共生的外星生物幫他打架

翻譯的有問題,俄語里的衛星一詞,還有伴侶的意思。片名就體現了,男主和怪物他倆的共生關系。俄語的片名,衛星,就是伴侶的意思。早就說明男主和怪物是共生的關系了。俄羅斯電影真是很有內涵和底蘊的.
電影的結尾確實突兀了些,但是你從伴侶的名字,來看,的話,似乎就不大突兀了。但是怪物沒啥只吃恐怖,電影確實沒有說清楚。

以愛之名,殺死每一個人。
圣母不需要選擇,圣母要拯救每一個人,于是她放出了怪物,對怪物唱歌,用愛感化它,怪物很感動,于是殺死了基地的所有人,被寄生的男主選擇了自殺。
害死了所有人后,圣母留下了悔恨的眼淚,但沒關系,她撫養了男主的孩子。
源于道德的罪惡,不必承擔惡果,因為可以追求道德上的心安理得。

【寄生異形】怪不得女主沒有男朋友,原來口味不一般。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