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26 11:17
首映:2017-06-14(加拿大)
年代:2017
時長:22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6
觀看數:63047
熱播指數:246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拉卡”如果一個本子拍成100分鐘平淡無奇,你可以嘗試把它剪成19分鐘
選用了 異形里的女漢子作為女主,
地球人和 蜥蜴族 打起了游擊戰。終于輪到蜥蜴人踩路邊炸彈,而不再是駐伊拉克的美國大兵了。
世界架構顯得有點無聊。核心看點,只能是特效。
蜥蜴人應該是外星人里最俗的了吧?精神控制什么的,就更俗套了。蜥蜴人的科技丑得可怕。總體上,科幻概念很弱。光靠一點 特效場面 和 人體 埃菲爾鐵塔,撐不起來。
顯然地,不如第九區。
如果畫質好的話,可以看一下。
這不是電影,這是預兆,是有良心的導演發現了什么,給大眾的警示。蜥蜴人是真實存在的,現在就在人類中間。據說蜥蜴人才是地球原住民,但那不重要了,地球主體只能有一個文明。這不是電影,這是預兆,是有良心的導演發現了什么,給大眾的警示。蜥蜴人是真實存在的,現在就在人類中間。據說蜥蜴人才是地球原住民,但那不重要了,地球主體只能有一個文明。
沒頭沒尾,與其說是一個故事,不如說是一個概念,或者只是一幅圖像。但令人震撼的地方就在撕開了毫無理智的本能描繪的浪漫的頑強的希望。
本能是什么,本能就是活下去,如果現實里活不下去了,那就在想象中活下去,想盡一切辦法延續自己的DNA,比你能想到的最貪婪的生物還要貪婪的東西,就是本能。
不但要活下去,還要光榮的活下去,還有什么比本能更善于美化自己。英雄,多么值得謳歌的字眼。每一場無仁義的戰爭里,都會誕生多少英雄。他們無關乎利益,無一己私欲,他們象征圣潔和偉大
我們一個有與眾不同,另辟新徑的微信公號:一個好解讀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譜曾經以《第九區》驚動全球影壇,在他拍攝《第九區》之前業余時間拍攝過不少短片,如《瓦爾河脂鯉》、《約翰內斯堡的外星人》、《機器蒼蠅臨時工》等幾部科幻作品,通過他的其他作品可以看出尼爾·布洛姆坎譜擅長“臟”科幻電影拍攝,后來被著名導演彼得認識,才開始了他的導演之夢,由于片方撤資,三年后的他以《第九區》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獎而走上正式導演之路。
01
解題
筆者想很多看過《第九區》的小伙伴一定在期待續作《第十區》,記得影片中的大蝦說過,三年后我會回來的,然而等了一個又一個三年也沒有音信。據小道消息稱,因為后來導演拍攝了幾部平庸的電影,被投資方放棄了續作《第十區》的拍攝,但是導演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燕麥工作室),
開始了老本行短片的制作,或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獲取投資方的青睞,所以他的短片《RAKKA》(中文譯名《拉卡》)剛出就火了起來,筆者今日將《第九區》和《拉卡》聯系一起解讀于大家。
看得有點心慌 幸好短 雖然只有五毛錢特效 但不遺余力地展現外星入侵的種種 特別是以死尸覆蓋文明建筑 毀滅知識與文化 看得特別覺得恐怖主義啊 至于森林大火和甲烷啥的 真得不是在說人類自己嗎? 而政客的溫室理論也是有相當的嘲諷意義啊 只是一開始的最后見到的那個類似天使的異性是啥
人肉炸彈在任何戰役中都極具存在感 外星人入侵人腦咋就這么容易 是個外星人就能操縱 一旦戰役爆發 沒了社會秩序的保護 就成了犯罪者的天堂
如果你看過2009年電影《第九區》,你很可能對那部小成本的外星人侵襲電影印象深刻。如今導演計劃的新電影《第十區》,沒有出,結果先眾籌拍了三部短片,這是第一部也是最為宏大和深刻的一部。
《拉卡》同《第九區》有著類似的情節,2020年外星人占領地球,虐殺、實驗并馴化人類,人類在損失慘重的情況下負隅頑抗。不過《第九區》是從小處著眼,在一個隔離區里面展示了外星人占領人的場面以及男主的掙扎求生;而《拉卡》則以俯瞰眾生的姿態,以一個面對瀕臨死亡的冷漠來描述,灰沉沉的煙霧翻滾,外星黑色納米矗立的堡壘,以及蜥蜴外星人凝視著你控制你的思想,這種侵入已經過了隱秘,成了摧古拉朽的征服,現在戰斗的人可能只是換一種死法而已。太過灰暗。
看過那么多外星入侵,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的作品總是有股異樣的冰冷,不是溫情的和諧,或者兩對兵刃相見的激烈,只有人類被壓制的悲慘。而是有種旁觀者的冷漠和悲涼,當從空中俯瞰地面的時候,這種悲傷愈發沉重。
所以這20分鐘的片子,我竟然無法下飯。不過想象如果拍成正常長短的電影
“拉卡”如果一個本子拍成100分鐘平淡無奇,你可以嘗試把它剪成19分鐘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