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片,感概萬分,從自己的內心試問自己是否有像戴維一樣,如此耐心的對待自己年老的父親?我恐怕絕沒有如此的耐心,面對如此執拗而又糊涂的父親,我只會抱怨,剩下的還是只有抱怨 。
我的父親五年前中風了,從開始中風時我日夜守護到現在媽媽發過來的父親康復訓練的視頻,我都提不起興趣觀看,我知道我已經不再對年老的父親有著應有的耐心了,他的生活千篇一律,他的康復也遙遙無期,我已把生活的重心全部轉向了自己的生活,照顧父親的重擔對于身處外地的我理所當然的全部推給了母親,除了每天給母親打一個電話,聽聽她的嘮叨,而現在隨著我的小女兒出生,我又在遺忘每天的一個電話了,我似乎越來越遠離我的父母,母親想要把我拉回她全權掌控的日子,可是我卻不吃那一套呢。
是的,我會埋怨,父親的脾氣暴躁外加涉及利益方面的自私,母親強烈的掌控欲外加要對她感恩,他們為了我能常留身旁沒有遠見的替我選擇了能出來就有工作的中專就讀,可是我還是沒能留在他們身邊。
但是,看完片子,面對戴維,我是自責的

中年老男人的故事一定要從變故開始。
這幾乎成為了一種必然,因為人們把老男人當做了一種永恒不變的物質,沒有外力介入,則永遠保持勻速運行。女人則不同,你永遠無法預估更年期會給她們帶來多么毀滅性的影響,男人過了40,人生也基本塵埃落定,以前喜歡暢想未來,如今更喜歡追憶過去。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他們沒有猶豫,每一步都是水到渠成——或者是跟著伴侶走,女人的生命很長,生存的時間越長,她們越能找到正確的路。
除非有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像是橫在人面前的插地長槍,迫使人重新定位。
楊照在解讀《百年孤獨》時提出,男性角色對于時間的把控都是精準到事件上的。他們生活的方式是由經歷的一個個戰役來記錄夫人,而兩次戰役之間的漫長時光就只有等待。所以男性的時間是線性分布的,在看完《內布拉斯加》后,我們同樣也可以利總結出老伍迪的生命地圖。從他的老家開始,歷經了朝鮮戰爭、結婚生子、離開家鄉等一系列重要的人生階段,然后就是他的中獎返鄉,掀起了平靜生活的波瀾,也形成了這部電影的開頭。

“內布拉斯加”孝順莫過于此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3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