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00:10
首映:2002-09-20(中國大陸) / 2002-09-10(多倫多電影節)
年代:2002
時長:116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7.9
觀看數:68035
來源網:三年影視
《和你在一起》口碑炸裂!真誠—才是藝術的靈魂
兩部電影出品時間前后相隔十年,都是講小人物為理想在現實里掙扎,普通父親強撐一片天讓孩子學琴的故事,前者做琴,后者學琴。《鋼的琴》里的父親下崗后又妻子又跟有錢人跑了,為了讓孩子能夠繼續鋼琴夢并留在自己身邊,買不起鋼琴的父親拉來一幫人馬,傾盡全力打造了全鋼的一架鋼琴。《和你在一起》里的父親,當年在火車站撿到一個棄嬰,棄嬰身旁有一把小提琴。父親劉成認為這是命運的安排,執意把孩子拉扯大并培養成一名琴童。為了讓孩子成功,帶孩子到北京拜師學藝,孩子先后被大城市的炫目迷了眼,在最后時刻放棄參加比賽的機會沖到火車站為父親演奏了一首柴可夫斯基D小提琴。
兩部電影各有千秋。就敘事手法而言《鋼》更炫,從感染力來講《和》更勝一籌。
1、立意相似
《鋼》中偷琴、做琴、終止、繼續、完工,成為一條主線。側重講怎樣做鋼琴,把做鋼琴中“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要上”的過程進行了充分的演繹,給打造鋼琴抹上了濃筆重彩的悲壯。現實與理想的沖突,集中表現為小圓父母親之間對于小圓的爭奪拉鋸戰。鋼琴則是法碼
如果今后有機會見到陳凱歌導演,我希望能當面告訴他我最喜歡的他的作品是《和你在一起》。
評論區有人說,陳凱歌在《無極》之后就仿佛去了另一個世界,說實話,我對于陳導近幾年的影片都沒有感觸,總覺得他在追求一種非常“形而上”的東西,而且畫面上也非常形式主義,這一點在《白晝流星》里非常突出,他可能會覺得觀眾跟他有某種精神上的,感知上的溝通,但是其實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我覺得可能因為這些續作“形而下”的部分沒有令人信服,這里我指的是人物背景和人物起源。
第二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多年后,不久前聽一位老阿姨講她的外孫進入國家青年羽毛球隊成為國家隊成員的經過,再看這部電影時,老阿姨的講述止不住的一遍遍回放。第一次看這部片子,有一處想不通,劉小春最后的放棄,沒有必要。現在想來,劉小春是成功了,他膽子很大,他選擇了他要的音樂,他的音樂表達的是感恩。
片中劉小春沒有站上國際舞臺是他的選擇,我看來,劉小春和像他一樣的鄉下孩子,從來就沒有機會接近那舞臺,拉得再好也得不了第一。沒有背景,沒有后臺卻有夢想的鄉下孩子,走到最后才發現,前面是一條斷頭路。
音樂圈,書畫圈,演藝圈,體育圈,只有圈子里的人知道,成功背后的代價。
陳凱歌導演深諳圈中人和事,通過一部電影,含蓄的向圈外人娓娓道來,這應該就是電影人該有的表達吧。
成功與藝術的取舍
—淺評影片《和你在一起》
成功與藝術兩者之間的選擇從古至今人們都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這不僅是一種輕重取舍的問題更是一種對生活對人生價值選擇的態度問題。電影《和你在一起》的導演是在中國電影界有著非常響亮的名字的陳凱歌導演,他用一個從小學音樂的十三歲小孩的成長歷程為主線,對成功與藝術追求之間的選擇向人們發起提問引起人們的深思:到底是外表光鮮的成功重要還是內心明亮的藝術重要。
成功,這個字眼是那么的光鮮卻又是那么的丑陋。每個成功的人背后總有默默的付出,只是在背后付出的不同罷了。在影片中。劉成有兩次無意在廁所里偷聽到成功者的內幕,第一次是在剛到北京參加少年宮比賽時,在廁所得知自己兒子本應該得第一卻得了第五,原因在于位列在前的家長是贊助商。這是劉成第一次知道黑幕同時也是影片所要展現成功背后的丑陋初露。而第二次在劉成送外賣時看見的有小提琴演奏者在表演光鮮的舞臺場下聽眾掌聲如雷還有人送花,如此夢幻的場景打動了劉成
《和你在一起》口碑炸裂!真誠—才是藝術的靈魂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9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