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4 02:25
首映:1998-09-11(美國)
年代:1998
時長:121分鐘
語言:英語,希伯來語,俄語
評分:7.5
觀看數:57952
熱播指數:249
來源網:三年網
【賭王之王】或者叫《我在成為賭王之前的人生》
看了八遍,這部電影反傳統的電影。為什么說反傳統,因為所有商業電影,為了票房,一定是贏者全拿,那贏了之后的邁克拿到了什么?從小一起的兄弟沒了,一心把自己引向正途的女友沒了,努力日久的學業沒了,錢原本是自己的積蓄,得到的東西,只剩下個虛無縹緲的拉斯維加斯夢想,而這個夢的起源是那個傳奇一般的Johnny Chan。其時,他只是個在紐約半工半讀小有名氣的業務牌手,因為偶然一次相遇贏了賭王,內心燃起他的世界冠軍夢。
編劇也就是馬特達蒙,他應該看過江湖浪子,甚至很喜歡這部電影
紀念一部看了10遍+的片子是很難下筆的事情,雖然看的次數已經多過美國往事和低俗小說相加之和,可正因過于熟悉反而容易迷于局中。或許有些久則生厭,又或許是我本身善破不善立的性格,所談的事情大多是關于它的反面。卻也是不得已了。
拋開《Rounders》作為poker影片劃時代之意義不談,它大抵只是部中等程度的片子,片中部分演員的演技都差的可以,尤以戴蒙為首,然而不知為何我對這部片子至始至終懷有一股刻骨銘心的感覺,大概因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部隸屬自己性格的電影,于是從開場黑幕拉起,mike絮絮叨叨的講述sucker理論開始,心中那種澎湃的直覺便告訴我——這可能是我生命中NO.1的電影。
細節上,首先討伐的該是編劇們,我懷疑他們是否真實體驗過生活,否則不至于把mike的法官之局寫得如此不通情理,即便是doyle brunson或Amarillo Slim本人來了也沒有可能在2回合里把7 card Stud game一桌人的牌都看透,更遑論一個剛輸到底掉的毛頭小子了。
而不論是mike還是KGB
十年間看過很多遍了,伴隨著自己的成長每次都有新的感觸。目前的7.4分實在太低了,我承認馬特達蒙愛德華諾頓這兩個我非常喜歡的演員會增加很多印象分,但特托羅、詹森、馬爾科維奇等等一眾配角的表演也非常非常出色,整體故事構架也耐人尋味。
賭博題材,但其實講的是一個追夢的故事,諾頓的角色似乎是比較反面的,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諾頓實在討厭了,哈哈哈,后來慢慢覺得諾頓只是賭徒心態作祟,本性并不壞,曾經自己扛下所有罪責。達蒙贏下了最后的賭局,但本片其實傳遞的還是反賭的內核,尤其是賭場那場戲
嚴重推薦rounders,因為Matt Damon和Edward Norton.
一直沒搞明白這個rounders是什么意思. 查查字典,解釋是'浪子'.還是不大明白.難道老美把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也叫'浪子'.
雖然都是講賭博的片子,看的感覺和港產賭俠,賭X完全不同.看發哥,華仔耍酷,你會覺得賭博很爽呀,有空俺也去試試,萬一運氣好,混成個賭X也不是什么難事.
看ROUNDER的感覺就一個字,緊張,應該算兩個字吧.你會覺得賭博真是挺兇險的一件事,至少不是我們這些智力平平,膽小如鼠的家伙們能夠撈大錢的行當.
最近出于好奇學了點撲克的皮毛,至少知道了怎么看牌,有哪些Poker Hand,哪些組合的 Ranking高,但是反應上和心態上肯定還是菜鳥級別。
而說到撲克,《Rounders》這部電影可能就是必看的經典了。
即使中文把它翻譯成了“賭王之王”,但正如邁克在電影最后坐在出租車里對詢問自己到機場后飛去哪里的司機回答目的地是拉斯維加斯一樣,司機祝他好運,但他的獨白說的是,很多人都以為去賭博就一定靠的是運氣,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撲克是否真的只是憑借運氣的賭博
其實在美國很多人都會把撲克當成工作之余的交際
電影的英文名叫《rounders》,中文名的“賭王之王”把那種輪回宿命的感覺抹殺掉了。電影的結尾說“我現在又擁有了三萬塊錢,與開始一樣”,即便是饒了一圈,從平面的角度看似乎沒有改變,但從三維的高度上來說,主角的位置已經和起點不同了:與女朋友分手了、與損友“蟲子”分道揚鑣了、法律專業也不念了。更為根本的是,主角的人生志向已經完全改變了,從一名律師變成了一名牌桌上的職業選手。
這又是電影“rounders”的另一層含義:宿命。主角的天賦已經注定了,雖然他也能成為一個好律師
【賭王之王】或者叫《我在成為賭王之前的人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6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