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鳥和人一樣會說話。但與人不一樣的是,它不知道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該說話。它傳遞意義的方式純粹依靠模仿,而模仿則是受信號沖擊產生的瞬間反應——所以它的意義的傳遞之間是跳躍的、無根的。這個現象叫做鸚鵡學舌。
當然,鸚鵡到底是怎么樣的,會不會有屬于其自身的思考方式,這些都只能留待后話。但顯然這部片子是知道鳥類是有語言的。可惜的是,導演顯然沒有仔細思索過語言是什么。對她來說,意象與意象的拼湊跳接似乎就是語言了,或者說,語言就是語詞的集合庫
鳥的遷徙
數百年前鳥類的遷徙對人類來說是個謎。冬天到來時,鳥兒都去了哪兒,那些飛回來的鳥兒都是從哪兒回來的?紅雀飛走時,畫眉出現在了冬天的樹梢上。杜鵑在春天到來,卻從未于大鷹交匯,從此古人認為他們其實是同一種鳥類,盡管外觀和特性不同,卻是同一種動物。只是經歷了一次變形。
鳥兒的身體不斷長大,以便容納更多的愿望和欲望
鳥兒的胸腔也在擴大,這是為了裝下一顆更大的心臟,來容納家庭,兄弟姐妹和自己以外的事,一顆心開始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
強壯的翅膀,中空的骨骼,有力的心臟

平靜到不愿多說一句,但更想留住一些感受。
鳥類變形,人的變形。樹,母親的身軀。海,父親的無蹤。人,就是這樣可愛。世界廣闊無垠,太想抓住些什么,解釋出什么,對于自身、由己及物。沒有、沒能。托物言情。
能說世界、生活是詩嗎?一個人成長的瑣碎之中,透著詩的本質。與此同時,碎渣要咽下,它同陽光一起發芽。鮮花怒放的過程,層層伸展。首先是美映在眼前,隨之而來的痛,花沒有說。
“一個人的終點是否就是他的起點。”
常在睡前雙手相握,試著感受彼此,就像不屬于一個身體。常擁抱、感受一棵樹

“鳥類變形記”一流!最喜歡的一段臺詞,關于大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