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0-30 06:06
首映:2007-11-15
年代:2007
時長:Hong Kong: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6.2
觀看數:47650
熱播指數:254
來源網:三年影視
【戰·鼓】鼓聲如敲心上
首先得檢討一下,一天看了梁家輝兩部片,一部據說被定性為三級(迷失北京),一部據說似乎是黑幫片,那么除了色情就是暴力,我可真不是好學生……
話說回來,雖然剛看過不少人對這部片子頗有微詞,可我感覺還是不錯的。不要把它當黑幫片,說實話,哪個黑幫片不是在說禪?只不過似乎沒有這個這么直接直白罷了;也不要把它當成在說禪,你看,最后耀揚同志鮮血流了一肚子,估計還是掛了,仇恨,不是還在嗎?也不要像看大魚一樣,當它講的是男人之間或者家庭之間的故事,雖然,在我看來,這是影片講述得最為成功的故事。
它就是這么一部片:不是上述的幾種片,卻又都是。我看了開頭,幾乎就想上網查劇情簡介了(真羨慕在影院看的同志們吶),因為估計梁家輝最后肯定要掛的,但還是慢慢看了下來。最終梁家輝還是掛了,但掛的要比《lost in BJ》里生的光榮,呵呵,我說的是演技,他還是演這種沖動而不乏細膩、有生活智慧(中性)的角色更得心應手。
很喜歡里面的一些小細節,比如姐弟倆關于梁家輝老了不叫他們拿冰淇淋的對話;再比如鼓社的規矩,人都說了
終于盼到了上映,今天去和平影都看的二十塊國產影片場,太值了!!很晚了,隨便說一些。
雖然近兩個小時,并不覺得長,不過有的地方還是可以更加精煉點。
一個黑幫老大的頑劣子闖了禍躲到臺灣去而后經由修煉獲得新的人生的故事。
最直接的感覺是香港的部分不如臺灣的好看。開始和最后對香港黑幫的描繪有些地方似曾相識,有的又覺得帶了一點隔,反而是父女、子三人間的戲還好看些。
到了臺灣,導演的精神頭都來了。山腳小鎮的短短幾分鐘就很有趣。神鼓山人修行的主體部分更有很多好玩而富有禪意的段落,靈動而抓人。從他們的修行方式來看,確實吸取了許多佛教的精華,手眼身法步極棒。一股平和淡泊又極富生機、韌勁的精神透過銀幕吹過來。以腳接觸大地,用最簡單、粗礫的生活方式返歸天然,通過修煉、流汗和擊打取得平衡,融入自然,返照內心,獲得力量。看到這些,我對片中的小房只有兩個字:羨慕,羨慕他能有這段奇遇。也正是這一段主體,使得他最后的轉變令人信服。
如果說是人包戲還是戲包人,那我認為是優人神鼓的鼓聲托起了整個劇
近期看了一部《乒乓特種兵》,里面maggieQ扮演的人物把乒乓球看得比自己的命還重要。就像這樣,很多電影里都不乏一些把普通事物變得神圣讓人敬重的事物。《戰·鼓》也是這樣,可表達的卻不明確,有些模糊。
先說它神圣一面在電影里的表達。從打鼓人員的服飾及練習方式、生活方式上看,儼然一副出家生活的樣子,多了一項打鼓的學習。但為何非要把吃素等一些艱苦樸素的條件附加在打鼓的身上,有些沒有寫明,但也容易被忽略,就像寺廟和尚為什么練武應該是一個道理吧。原來是尖銳的石頭,后來被磨圓了。這點上導演想要把它表現得有深意,從剛剛來不經世事的毛頭小子到現在刻苦練習深居簡出的人。其實這一切也是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改變的吧。電影里還有一兩個練鼓時的難度鏡頭,是在把神圣化的打鼓再添上一點兒難度。在臥室里有一幅“禪鼓”的字。種種跡象表明除了打鼓的神圣。
說它表達的模糊,也是有原因的。在用盡一切辦法把打鼓冠以神圣的概念后,一切又轉向黑社會的明爭暗斗。父親在戰斗,他在打鼓。很諷刺,在父親的葬禮上
無意中看到<戰鼓>.喜歡這種小意外.
在臺灣的高山里沉靜.學會了一些東西.
當sid[這時的他已經擁有了另一個名字-阿道]在高墻外敲響戰鼓,只為一個人的戰鼓.震撼.兩個靈魂的震撼.
而后,卻是震驚與詫異.討厭這樣...莫名其妙地死去...
最后,阿道沒有撥動指扣.那是一種升華.
【戰·鼓】鼓聲如敲心上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