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6 09:59
首映:2008-09-08(多倫多電影節)
年代:2008
時長:108 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3
觀看數:97374
熱播指數:87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原則的堅守
這部電影的劇情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自由和原則。
對面女主人公瑞秋來說,屈服國家的強權,交代出國家需要的供詞,她就無需面對牢獄之災,哪怕到了最后,她仍然選擇堅守自己原則。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是一個崇尚言論自由的過度,但這種言論自由的限度卻往往并不是那么透明。瑞秋在面對這樣一個真相的時候,起初也是很猶豫的,但在丈夫的支持下,他還是選擇揭漏真相,讓公眾了解到丑聞的真相。
瑞秋的行為被國家定義為叛國罪,認為那些丑聞的曝光是瑞秋在泄露國家機密
其實這是個與中國現實很遙遠的故事,或者說與目前中國世界里無法發生的事情,the dream,在我們小的時候從小的教育我們要有原則,等我們長大了,原則呢?!!?? 只會被殘酷的社會猛獸吞沒,我們為了生存,晉升,變了太多太多,從小的準則,原則,理想,都慢慢的離我們遠去。 nothing but the truth, kate的堅持讓我流淚,現在我們生活在大都市(shanghai、beipin、guangzhou ……)中的人,我們的教育是什么????
我們變得越來越面目全非,繁華的城市、光鮮的人群,丑陋的內心。
回過頭來講電影,其實這個背景發生在美國911之后對人權的侵犯的討論。就是新法和憲法的第一修正案的嚴肅性討論。老美還是講究人權的。至少比我們的國度強的多。中國的城市拆遷條例就是很好的反映了這點。
得承認,沒學過法律,或者說對英美法系沒怎么了解的觀眾想真正看懂這部電影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
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成為法學本科2年級以上學生上課用,比如教授媒體與法律關系。
結尾處,線人最終曝光,呵呵,至少,我沒想到,很是經典。但推論回去,女主角堅持不說出線人,就不單純是堅持所謂在新聞自由框架下,身為記者對線人的承諾了,而是源自偉大母性、源自惻隱之心、源自內心深處的愧疚、源自拉勾勾的承諾。
和國家暴力機器抗衡,其實絕大部分時候,普通民眾是輸硬的,即便女豬角那樣,報社請了最頂尖的律師幫她辯護。如果一般民眾,請不起名律師或者壓根兒沒錢請律師,那就算了,在法治社會,律師水平高低和審判結果之間還是基本成正比的。
凱特·貝金賽爾出色的表演令我忘記了她就是《珍珠港》中的那個花瓶;臺詞意味深長卻不刻意做作;情節發展不徐不疾,偶有幾處太過平淡而缺乏張力。此片總體寫實自然,因為最重要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演技、戲劇沖突或是拍攝技巧之類,而僅僅是故事本身所折射的問題和引發的思考。可以說,對于本片的題材,堅持主題先行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或許每個人都有過追求真相的念頭,但真正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相的能有幾個?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原則,但真正不屈不撓地捍衛原則的有幾個?而當所謂的真相與原則已經對自己的正常生活產生難以彌補的影響和損失的時候,又有誰能拍胸口說沒得選擇、沒有退路、只能堅持下去?利益的沖突也好,生命與自由的威脅也罷,現實所給予的考驗往往殘酷而不近人情,這時根本不必糾結什么值不值得,因為當你將二者像貨物一樣擺在天平的兩端去比較孰輕孰重的時候,你的心其實已經在向另一端傾斜了。或許在別人眼中Rachel是頑固不化的傻瓜,但她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基于同一個出發點,即作為記者的職業操守
“真相至上”nothing but the truth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