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后一個鏡頭劃過抗美援朝英雄紀念名單墻,在當下正年輕的我看來,這莊嚴的幕墻上的名字沒有溫度,沒有感情,但擁有這名字的人貢獻了青春,甚至是生命。我無法觸及與感同身受。
因為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擁有現在。
倘若天下和平,世界永無戰爭,所有人的生老病死都是順其自然; 而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因為有人犧牲。
記錄片中的老人且在,我們有機會站到他們面前,傾聽他們的人生經歷,待到老人辭世,他們的人生經歷也將成為歷史。
讀史明治,但歷史終歸是少了溫度。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

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有些人回來了,另一些則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這是我們的集體記憶。當生與死、戰爭與和平的命題在身著軍裝的老兵口中講出來時,觀眾仿佛隨他們回到70年前。槍聲、炮彈聲、飛機的轟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斷腿、樹皮做的墓碑、兩根連著碎肉的麻花辮,這些完完全全地在眼前展現出來,像一幅鋪天蓋地的畫,聞者震竦,見者落淚。
相對于同期其他電影,《1950》紀錄片的形式在大熒幕上并不算優勢。但導演正是借由紀錄片平實樸素的特性$#
“1950他們正年輕”巨匠之作!我的悔、憾與感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8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