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走的女人]??初,[洪常秀]導演帶著他最新的“秀恩愛”之作——《小說家的電影》來到了柏林電影節,并一舉拿下了評審團大獎。
這也是洪常秀在《[逃走的女人]》(獲第70屆“最佳導演”獎)和《引見》(獲第71屆“最佳劇本”獎)后,連續第三年斬獲柏林主競賽單元重要獎項。
作為一位高產的、具有作者性的導演,洪常秀從《豬墮井的那天》(1996)至今共拍了28部故事長片,且多數在討論文藝男女與性及酒的關系。
借助極簡的鏡頭語言、巧妙的敘事結構和蘊含哲思的對話,洪常秀在重復與差異中不厭其煩地展現日常的苦悶與歡喜

在洪尚秀<小說家的電影>中,小說家遠道而來,拜訪後輩書店,隨後獨自散步,遇見導演夫婦和女演員,並說服女演員一起拍部電影。
“天色尚早,但很快就會暗下來,趁著白日漫漫,我們一起去散步吧。”初次接觸、學習手語的小說家,一遍遍用手指在半空比劃這段文字。從生疏到熟練,那麼開心,怎麼都不夠。她陶醉在無言的表達中,每比劃一遍,都像完成一首樂曲。手指語言的起轉騰挪,上下翻飛,似乎比聲音語言更為生動,熨貼,小精靈似的。苦悶的小說家從失語走向無言,重獲新的靈感繆斯。但又讓人心酸

1
在2021年的《引見》中,洪常秀刻畫了一種迷離夢幻的人物關系:父親在影片中睡去,兒子卻在睡夢中醒來,二人的視點隨即合二為一,面對著發生的同樣事件,暗暗具有了兩種不同的心態。在人物的思路混合卻又有所區分的狀態下,觀眾在冥冥中被賦予了某種將事件和情感解構為幾種不同意義的能力。
法國哲學家吉爾·德勒茲在其著名的著作《差異與重復》中認為事物的真實狀態是“三位一體”式的,即它們是抽象總體上的統一體,但根據具體觀察和判斷角度的取舍不同

《小說家的電影》一直一直都很喜歡你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