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70后80后甚至90后早期來說,航天飛機這個黑科技并不陌生,在改革開放至本世紀初期,幾乎隔一陣子的新聞聯播里就會出現又有哪架哪架航天飛機出故障了要延遲發射或者成功返回的報道,看著航天飛機發射和返回的畫面,電視機前的中國吃瓜群眾無比的羨慕。遺憾的是,直到美國所有航天飛機都退役停飛了,我國也沒有自己的航天飛機升空,關于我國航天飛機進展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我國一直在研制中,但后來項目被叫停了;也有的說壓根就沒有航天飛機項目,放個煙霧彈忽悠美蘇而已。無論如何
一個偉大文明社會的前進是需要代價的。而代價,不全是正能量。不是哪個領導扮演救世主,也不是廉價地販賣煽情,更不是忽略模糊個體的具體貢獻,去成就那個沒有參與其中的“集體”。我認為紀錄片該有的樣子大概是,記錄下發生過的事情。
Netflix的最新紀錄片《挑戰者號:最后的飛行 Challenger: The Final Flight》,講述了1986年NASA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后爆炸解體,造成7位宇航員喪生的災難。一口氣看完4集后最大的感觸是,犯錯沒那么可怕,但不承認錯誤且一意孤行是可怕的,甚至是致命的

【挑戰者號:最后的飛行】全程高能!感人、激動人心又令人反思的紀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