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9 08:04
首映:2006-05-27(日本)
年代:2006
時長:130 分鐘
語言:日語
評分:8.9
觀看數:54761
熱播指數:853
來源網:三年影視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緊湊的劇情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夢想是自由的,但是能實現夢想,度過幸福一生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絕大部分沒那么幸運的人,要么傷心地長吁短嘆,要么沉醉于悲傷之中,要么草草地了結一生...無論走哪一條道路,都是前途渺茫。(蒼井空彩蛋)」影片寥寥數句早已奠定了影片壓抑的基調。《松子》是一部頗為「風格化」的作品,有著明亮鮮艷的配色、歡樂胡鬧的歌舞元素和漫畫式的幽默元素,卻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殘酷黑色童話。就好像在你面前擺了一盆鮮嫩多汁的「茄汁蛋包飯」,待你興致滿滿細細咀嚼之時,才發現被塞了滿嘴的腥臭血污。
在看完電影之后的第三天,我在寒冷的冬天喝了一碗冒著熱氣的胡椒味灼人的羊湯,突然想起大雪里一身潔白的松子背手捧著束紅玫瑰,紅的熾烈,像盼著愛人的松子守望牢門的目光,能把漫天大雪點燃,我冷不防被嗆紅了眼,唉……怪這惱人的胡椒。
續了碗湯,味道頓時清冽許多,像當年挽起發髻的松子拔直了身子站在船上指揮學生歌唱。這是她第一份工作,看起來體面有教養,最重要的,這是能讓爸爸從妹妹病痛陰影走出來的最好方式,至少松子認為是。然而好的工作代替不了妹妹身體的羸弱,父親的偏心加上蒙冤失去工作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與此同時,松子對于原生家庭愛的渴望就此幻滅,于是她比所有人都更加更加渴望家與被愛,不能索取,唯有施予。
唉……我嘆了口氣,朝碗里搓了一把蔥花,呷一口,竟也覺得苦澀。涉事之初,你相信愛嗎?那么精分的作家、好勝的寫手、紈绔的混混、憨厚的理發人、還有一個桀驁的黑社會小弟,經歷了這些之后,你還相信愛嗎?暴力、嘲諷、背叛、戲弄這些通通展現了人類最骯臟的靈魂,他們像垃圾成山的角落里爬出的蛆蟲
女權主義者如果遇到松子,她們會勸她你要變聰明點,不可以那么依賴男人,不能對愛情抱有那么美好的幻想,要學會為自己著想。接受辨證行為療法訓練的心理咨詢師遇到松子,她們可能會協助松子一步步學會承受痛苦,學會獨立生活,因為理性地看,他人是難以控制的,最容易改變的是自己。
如果按照心理學的診斷標準,松子是不折不扣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然而在聽完她的故事的阿笙和觀眾們眼中,松子更加像是一個上帝:愿意無條件地為愛付出,承受一切代價。到底是電影浪漫化心理疾病患者把她放到一個很偉大的位置,還是心理學和所謂的女權話語把上帝貶低成一個病人?
“邊緣人格”的人忍受不了與他人的分離,忍受不了睡醒時只有自己一人,對于其他人來說可以輕松接受甚至享受的痛苦,對她們來說是致命的。但是,現實中大多數的邊緣人格并不能像松子一樣投向一個又一個男人的懷抱,因為她們被松子那樣的痛苦嚇怕了:被男人拋棄(邊緣人格有很強的“危險的魅力”,但很少有人吃得消,因為她們的愛是給出她們的整個世界
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的狀態跟松子死前最后一個階段很像。
身材嚴重走形的松子的房間里堆滿了外賣、垃圾食品、生活垃圾、未洗的衣服,每天睡在黑色骯臟的黑色垃圾袋子上,嘴里塞滿了食物,漫無目的摁著遙控器,循環來去的幾個電視頻道,痛苦,無聊,孤獨,寂寞,無助,迷茫。
那時,我十八歲,離開寄宿制學校,毅然獨自去北京準備藝考面試。
當時,家人全部回老家奔喪了,小時候跟我吵完架,半夜起來給我做桂圓雞蛋羹的奶奶,在省藝考當天,走了。
原本,我本是無數被逼瘋的書呆子一員,一個寂靜的晚自習,我突然扔掉手里的筆,考慮著萬馬奔騰的高考,最終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么?
突然就發現自己做的數學,背的語文,做的英語閱讀,翻來覆去去讀一道怎么講都講的通的文綜題,簡直是毫無意義。
喜歡的男孩,被擱置在一旁。
兩個人就這么撐著,憋著,約定好跨了那道高考,一切就美好起來了。
對愛情的憧憬是黑色日子里,每天唯一可以叫醒自己的鬧鐘。
毫無生氣的日子,看了這種帶著怪誕色彩的電影,簡直是雪上加霜。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緊湊的劇情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