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11 01:17
首映:2015-10-06(中國大陸) / 2015-06-19(美國)
年代:2015
時長:95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8.8
觀看數:41518
熱播指數:1258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頭腦特工隊”致曾經有童心的自己
美國動畫片的技術已經好到沒有再夸的必要了。但是光靠好的技術沒有好的內容一樣撐不起來一部優秀的作品。甚至好的內容可以讓觀眾忽略這部電影的技術有多渣。這部電影內容不僅將心理學的內容引入,也很好的引起了共鳴。尤其是對于我這種在青春期開始就和父母分開的孩子,實在是太能理解影片中小女孩為什么會做出種種極端的行為。其實影片真正的主角不是Joy而是Sadness。在應該發泄的時候發泄情緒真的是保持良好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不用覺得痛哭或者發脾氣是錯誤的事情,否則的話,憤怒和悲傷這兩種情緒干脆辭職好了。
人們從一出生,頭腦中就存在了幾個小精靈,開朗活潑的樂天派樂樂,悲傷憂愁的苦悶精憂憂,暴躁易怒的怒怒,厭惡萬事的厭厭以及膽小的怕怕。他們操控著我們的行動,讓我們享受樂趣,感受悲傷,體驗憤怒,產生懼怕與厭惡。他們構成了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嘗盡苦辣酸甜。也是我們性格的組成部分,帶給了我們美好的童年。
不知道你是否想過,如果我們的情緒中,有兩位“離家出走”了,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讓我們跟隨跌宕起伏的情節,感受一下一個人從稚嫩蛻變為成熟的過程。
頭腦特工隊是皮克斯制作的一個動畫電影,雖然其整體畫風看似是小孩子們看的動畫,但其中的講述的道理卻使大人淚流滿面,電影從剛開始的萊莉出生,只有一個樂樂,也就是只有快樂,到后來的出現憂憂,萊莉開始哭,到后來的怕怕怒怒厭厭,人的五種情緒都出現在了萊莉的腦子里,萊莉也就隨之長大了,,萊莉從小到大的記憶大多都是快樂的,說是樂樂的功勞不如說是萊莉潛意識里的樂觀,可是一個變故讓萊莉失去了這些,她甚至差一點失去了情緒,而到了最后,卻是憂憂救了萊莉,他們曾經排斥憂憂,認為憂憂太過于消極
本文已發表于《上海電視》10月某期,如有轉載,請一定注明并聯系本人。
---------------------------------
盡管今夏有現象級大作《大圣歸來》,但接下來的《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等國產動畫卻沒有一榮俱榮,始終在親子電影的牢籠里自生自滅。但同期的《小羊肖恩》和在保護月后出場的《小黃人大眼萌》和《頭腦特工隊》卻實現了親子功能和成人審美之平衡,值得國產動畫學習。
《小黃人大眼萌》把故事時空設定在1968年的美國和英國,注定是打情懷牌,因為那正是眾所周知的搖滾樂勃發期,電影隨時拋出一個吉米·亨德里克斯或者披頭士的梗兒,撓得搖滾迷會心一笑,而插入“Happy Together”、“You Really Got Me”、“My Generation”等搖滾名曲配合快速運動的畫面也相當提神。關鍵是此片的懷舊元素絲毫沒有影響電影畫面及劇情的流暢,配樂也完成了敘事功能,比如《彼得與狼》的音樂配合大反派為小黃人講的邪惡睡前故事,產生反諷的喜劇效果。小黃人的生命動力是尋找邪惡主人并效忠于他,卻總是不小心弄死主人
1 外在行為可以由情緒控制
2 隨著成長總會有些珍貴的記憶被遺棄(比如bingbong)
3 核心記憶的情緒色彩是可以修改的
4 隨著成長,單一情緒會轉變為復合情緒,這就是為啥說小孩子一忽兒哭一會兒笑而大人不會 因為孩子由單一情緒控制的呀
5 隨著成長,將不再是無憂無慮的,有些時候可能是”消極情緒“在主導
6包括”消極“情緒在內,任何情緒都具有積極意義
7避免讓一種情緒長期主導,因為那樣必然會壓抑其它情緒,壓抑久了容易出亂子
“頭腦特工隊”致曾經有童心的自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