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10 23:54
首映:2009-02-08(柏林電影節) / 2009-03-03(愛爾蘭)
年代:2009
時長:75分鐘
語言:英語,愛爾蘭語,蘇格
評分:8.5
觀看數:73842
來源網:三年影視大全
凱爾經的秘密
與世俗的沖突中宗教總是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事實證明,企圖用城墻保護信仰是無效的,發展和傳播思想才是唯一出路。凱爾經的秘密 講述了一個悲愴的故事,值得深思啊!
凱爾經的秘密中的隱喻不是很多,也很容易猜出來。我的感受是:
1. 與明快的愛爾蘭音樂形成反差的是緊張壓抑的氣氛,維京海盜的逐步逼近,修道院院長整天在修城墻御敵。我很同意影片中多次提到的一點,大意是:如果歷史是一位老人,他看到的人類是活在黑暗和恐懼當中,弱肉強食,野蠻往往戰勝文明,勝敗無關高尚無關信仰,如果說信仰有什么用,那就是給人類痛苦黑暗的生活帶來一絲光明和希望。
2. 森林精靈隱喻自然,人一般都敬畏自然,壞人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精靈也害怕“痛苦”,而痛苦卻是必然的,連自然也不能幸免,宗教也需要研究自然災害,從而獲得智慧。然而,即使處理好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并不能在叢林法則中取得勝利。
3. 野蠻人可以燒毀他們的家園,屠殺百姓,搶走他們的財物,但無法摧毀他們的信仰。
4. 雖然有諸多教士,但真正能夠領悟精髓的人并不多
這部動畫片帶給我極大的震撼:
1. 畫面。
手繪的畫面美到讓人窒息。
凱爾斯城感覺就像是達芬奇的繪畫。
2. 音樂。
阿詩靈的那段歌聲,反復聽了多遍,天籟之音。
太美了。
09年的電影,15年初看雖時間間隔上有些久遠,但觀影時完全感受不到所謂的年代感。甚至在這6年間,這樣的存在感的電影依然沒有被突破,仍是一枝獨秀。觀影時完全沉醉于精致的畫面畫風中,再回看截圖震撼不亞于當時的觀感。逐幀的動畫的切換,細節的處理無不透露著用心。
若說畫面是充滿精細之美,那配樂則就充滿空靈之美。愛爾蘭所特有的風笛豎琴編排演奏的樂曲,瞬間的帶入感難以言喻。至于Aisling那唯一一首歌曲,溢美之辭不多做贅述。
關于【Aisling】
看到有影迷對Aisling結尾的探討,其實大可不必。
從一開始若有似無在白狼和女孩中切換,至最后的白狼默默伴隨Brendan的旅程,并指引他重歸故里。我們能看出來是她對Brendan的5次幫助:1)引開狼群2)Krum處的第一次搭救3)被禁閉的Brendan的解救 4)為Brendan取得 Krum之眼開辟道路5)指引歸途。Aisling的善良以及貫穿全片的謎之身份,其實仔細推敲一下不難發現Aisling就是德魯依教的化身。
德魯依——原意是“熟悉橡膠樹的人”,敬拜自然,并將橡樹視作至高的神祇
主角的畫風是美國一部動漫麻辣女孩的主角一樣,也是一男一女,因為看到他倆才去看了電影,真實完完全全的不同,但一樣都非常好看,畫面是我喜歡的風格,配樂也是大愛~~~內容是老調調,最后有一點疑問,女孩為什么沒有再變成少女一直都是狼的形象,還有能夠使黑暗變為光明的圖畫是動態的美好的看見就可以讓人微笑的~~~
書寫出來不能藏在高墻之后,要向世界傳播,啟迪人們的心智。
布蘭登完成了伊丹修士未盡的使命,帶著艾奧娜之書回到了叔叔身邊。
我是錯的,我不應該阻止你,可那時,你還只是個孩子。
叔叔懺悔著曾經的自己。為了抵御北方維京人的進攻,身為凱爾斯修道院院長的叔叔放棄繪制經書,帶領大家一起修筑高墻,保護前來避難的人們。
可未經馴化的野蠻,所到之處,燒殺擄掠,一片火海。高墻是抵不住的,只有讀書,才會驅除黑暗,帶來希望。
在伊丹修士的引領下,布蘭登上路了。只要我的心中想著艾奧娜之書,就不會害怕。他走入森林,尋找制作墨水用的漿果。
阿詩玲,阿詩玲,多美的名字!她究竟是誰?
我已經生活了許多許多年,我變成過鮭魚,麋鹿和狼。我看到了北方人侵略愛爾蘭,尋找黃金。我看到了黑暗中的煎熬和苦難。然而,我也在最脆弱的地方,看到了美麗與希望。我看到了那本書,那本將黑暗變成光明的書。
就是這個古靈精怪,一頭銀白色長發的小女孩帶著布蘭登看到了森林的寧謐與祥和,在一棵大樹的冠頂采到了漿果。又是她,在布蘭登決義深入黑暗洞穴
凱爾經的秘密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