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1 13:59
首映:2014-05-23(美國)
年代:2014
時長:83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9
觀看數:84250
來源網:三年片在線
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感動的喜劇片 生活充滿不幸,我們是憤怒還是微笑?
羅賓威廉姆斯逝世前最后一部作品,注定這部電影蘊含著某種傷感而略帶諷刺的氣息。
骨子里絕望的人可能反倒會下意識流露出歡快愉悅的狀態作為盔甲和外殼,所以倘若真能如片中羅賓所表現的那般肆無忌憚的咆哮與發泄,心理學看來應該只是掩飾內心的恐懼和痛苦吧。
極端的憤怒也許并不會徹底毀滅一個人,能帶走生命并激發覺悟的恐怕只有突如其來的死亡陰影。
直視生命最脆弱的結局,才有可能被驚醒的認識到該以怎樣的姿態面對人生所有不堪的境遇和無解的迷局。
全片充斥著濃濃的負能量,從頭至尾的憤怒感讓人深感壓抑。暴走,斥責,爭執,糾纏,謾罵,詛咒,嘲諷,所有這些暗黑情緒都讓我這種生性隱忍抗拒矛盾的人極為崩潰而不適。
劇情直到最后十分鐘才開始緩和,并朝著理想主義的平和方向發展。只是,人之將死,和又何用。
影片花了幾乎所有篇幅來講述生活的艱難和無奈,似乎是想以愛與包容為解藥詮釋正面主題,可惜著力不夠,力道尚淺,涂墨太少,并沒有成功的把人生觀扭轉向積極熱情溫暖的主旋律。
通篇最終只剩憤怒而無解的框架,在故事內涵方面實在欠缺
導演在影片開頭就給我們來了個下馬威,這是一部喜劇,卻充滿了負面情緒尤其是憤怒,演員們的名字的一些字母被標注出來,這些字母構成了一個個英文單詞,諸如“anger”“angry”“mess”或“sob”之類,都是帶有負面情緒的單詞。不僅我們的主人公是貨真價實的“最憤怒的人”,其他的人也都各有著不幸,從名字中就注定了。
我們的生活的確是充滿不幸,然而我們通常更多地是憤怒或抱怨,的確,誰能向耶穌那樣承受一切呢?但假如你的生命即將到了終點,你會怎么辦呢?你要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呢?首先,傷心,這是不可避免的階段,然而眼淚于事無補,接下來就該是圓自己的心愿。有很多喜劇電影都拿這個說事。有主人公被誤診的《最后的假期》,有主人公真是到了癌癥晚期的《遺愿清單》,還有我們這部主人公雖然沒有被誤診但被錯誤告知只有90分鐘可活的《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面對即將終結的生命,《最后的假期》中,主人公把所有積蓄都取出來,滑雪、吃大餐、住星級賓館,好好享受余下生活;《遺愿清單》中兩位主人公逐一完成自己列舉的靠譜的、不靠譜的遺愿
羅賓威廉姆斯的遺作,讓這部電影有了更多意義。有人說在片中的他就是在演最真實的自己,是啊,平時一臉慈祥的好好先生一路上粗口不斷,暴跳如雷,好像死亡是一件令人生氣的事情。
如何去迎接已經精確到分鐘的死亡呢?太過著急的尋求sex和告別party都難以讓人滿意,去買個攝像機還被口吃的黑人大叔懟(這里也是我個人覺得最好玩的橋段了),但最讓我動容的還是父子間的和解。
為什么呢?可能是因為真實吧,我能理解亨利為何憤怒,希望子承父業的他把印好的幾萬張名片揚向空中;我也能理解離家出走的兒子,他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一間舞蹈教室。叛逆的兒子和固執的老父親,直到他們不必再在一起爭斗時,仇怨才會消失。
所以我喜歡羅賓輕輕哼唱的《Autumn in New York》,這首歌和最后父子二人并排而坐的鏡頭共同讓一位老父親的形象活了下去,在電影里是八天,在記憶里會是很遠。
寫給自己,作為一篇影評似乎略顯輕浮,姑且當作一篇嚴肅的觀后感吧。《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是一場搬上了熒幕的鬧劇,84分鐘的片長講述了90分鐘里發生的故事,編劇出身的菲爾羅賓森將影片節奏拿捏得近乎完美,旁白不帶感情的敘述以及羅賓威廉姆斯咆哮式的表演帶動起來的是觀眾的焦躁與緊張,屏幕之外的我有時也想同亨利奧特曼一同豎起中指大叫“FUCK!”,隨著亨利飛身從布魯克林大橋躍下(據說對于尋死的人來說,從樓頂降至地面的過程是極其漫長的,雖然從橋上跳下來的不是我,但這份漫長似乎體會得到),觀眾緊張的情緒如同主角落入水中的瞬間激起的水花,達到高潮后便迅速消失在浮藻間了。
故事的本身并不復雜——“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90分鐘,你將做些什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確是沉重而深刻的,我們是否同亨利一樣,對于已經失去的久久無法釋懷,一邊緊閉雙眼告誡自己現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即使現實已經改頭換面,可我們還停留在過去,相信現實就是過去的樣子,什么都沒有改變),一邊將最惡毒的詛咒施加于自己的生活
昨天花了一下午做的工作,發現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心情很沮喪。
晚上看了部影片,由已故喜劇明星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影片講述由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律師亨利·奧爾特曼遇到車禍,一路詛咒著來到醫院。代班女醫生(米拉.庫妮絲飾)看了亨利的報告發現他已經患上了腦動脈瘤,而且情況非常危急。女醫生在經歷自己的情緒問題后,又遭遇亨利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問她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她被徹底激怒了,情緒失控下告訴亨利,最多只能活 90 分鐘。亨利在巨大的憤怒和驚恐中飛奔出醫院
我也是個容易憤怒的人。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自己心意的時候,應該說常常遇到,有時候是天時地利的外界因素。有時候或許,是自己的原因,在過程中自己沒有盡全力,或者自己給予了不恰當的期許。
男主在影片中有一句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他說”人們常說愛是純潔且無私的,但我認為愛是自私且渺小的“,或許愛也是有相對性的。我很好奇,是否真的有無私的愛,有時候我覺得這是有違人性的,可能最會覺得無私的愛便是父母兒女家庭之間的親情之愛,即便如此,父母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兒女,希望兒女過的幸福
布魯克林最憤怒的人:感動的喜劇片 生活充滿不幸,我們是憤怒還是微笑?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