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7-07 10:45
首映:1992-04-16
年代:1992
時長:113 分鐘
語言:粵語,漢語普通話
評分:8.2
觀看數:3784
熱播指數:77
來源網:三年影視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李連杰新作,但愿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再看“男兒當自強”有感
經過黃飛鴻1的成功,徐克的實踐道路終于結束,于是武術指導棄用了黃飛鴻的嫡傳劉家良,完全交給了袁八爺,所以本片的動作質量的提高,不是一點半點,同時,最經典的無影腳,也終于出現在本片。
白蓮教總壇在旋木上的打斗以及和甄子丹在竹架子中的打斗,之后不斷被模仿至今。
大量的鏡頭剪切,呈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動作場面。(但后期徐克瘋了,以至《七劍》里面除了鏡頭亂剪切,根本看不出東西,那個錯,難道能怪劉家良?)
從背景來講,是非常出彩的,張鐵林扮演的孫中山出場,但更加精彩的人物是姜大衛扮演的陸皓東,國民黨旗的設計者。廣州起義犧牲的革命烈士。
黃飛鴻系列是一貫的更改確切的歷史,但黃飛鴻的中心思想卻是悲天憫人,動亂年代,列強占據中國,這個時期的人們做了什么,在做什么,應該做什么,電影中是沒有給一個肯定的答案,只是讓我們不斷去反思,并不是讓我們判斷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黃飛鴻的成功,這是最重的一個原因。
時間不斷流逝,《太急張三豐》《方世玉》會被淡忘,《黃飛鴻》的愛國情懷,卻一直被影迷視為經典。
如果非要從黃飛鴻系列電影中挑出一部最出色的話,那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大概都會選擇第二部《男兒當自強》。第一部畢竟是篳路藍縷,首開風氣之作,無論風格和內容上都還保留著舊式功夫片的痕跡,故事的節奏也有些偏慢,是勝在情緒,而非意境。而到了第二部,則給人以“江海橫流,豁然開朗”的感覺,完全是新思維,新格局,連人物也少了凝重多了幽默,鏡頭的轉移寫實中透著灑脫。
其實初看《男兒當自強》,很許多HK的影評家一樣,覺得黃飛鴻似乎變得有些無足輕重了。整個故事也偏散,每一個橋段都好,處處有亮點,整體上卻有點雜。幸而,這一部的敘事很沉穩,耐得住性子,可謂“雜而不亂”。
故事以1895年廣州起義為背景,其時正逢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格局是前所未有的廣闊。但徐克并沒有正面去敘述廣州起義,而是以白蓮教的野蠻行徑,黃飛鴻坐火車從佛山來到廣州為開端。穿插著黃飛鴻與梁寬這對師徒的種種搞笑,與十三姨感情上的欲說還休,單從人物的塑造來講也是血肉豐滿,絲毫沒有被宏大敘事給淹沒。
小角度敘事本是港片最擅長的
真的很佩服徐克,徐克早在90年代初就看穿了中國人這尿性。
其實整個黃飛鴻系列,都是在諷刺中國人那欺軟怕硬,窩里橫的特色。
如果把這部電影結合在當下整個政治生態和社會現實,我們就不能發現,盡管100多年過去了,其實中國人一點都沒有變。
要不然怎么會有愛國賊這三個字,其實白蓮教也好,義和團也罷,他們就像現在所謂的愛國人士。
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去愛國,實際上只是一個個極端的利己主義者。我真的非常擔心,如果這種極端的愛國主義泛濫下去
一部巔峰巨作 幾乎無法超越了 徐克的鏡頭刻畫 李連杰的飄逸 甄子丹的硬朗 盲人彈唱那一段更是少見的精彩 猶如一塊機械表內核一般 齒輪轉動 絲絲相扣 把人代入那個時代 歌舞升平下的亂世 神功護體被拆穿以后 信仰崩塌 該如何自處 國人當自強 很多彈幕寫著那時候的人真愚昧 當你們高高在上的去看前人的冷笑話之時 自己又何嘗不是愚昧無知 只是一群傻子 在嘲笑另一群更傻的人罷了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李連杰新作,但愿朝陽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鮮血滿地----再看“男兒當自強”有感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