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8 23:42
首映:2004
年代:2004
時長:116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7
觀看數:3612
熱播指數:650
來源網:三年在線觀看網
張思德:跟著毛主席,走向光明
張思德出生于四川儀隴縣貧農家庭,
從小喪母,6歲下地干活,割草、挖野菜、揀蘑菇、采松果,什么活都干過1933年8月,紅四方面軍解放了四川儀隴縣,張思德第一個報名參加了少先隊,
17歲成為少先隊隊長他積極幫助紅軍籌糧籌款,受到鄉蘇維埃的嘉獎。同年10月他加入紅四方面軍,在縣獨立團二營當通訊員,在瓦子寨戰斗中立功一次。
18歲加入了共青團,后擔任特務連的班長。在紅軍中,他作戰機智勇敢,曾在一次戰斗中一人繳獲2挺機槍,先后多次負傷。
1935年
組織團結了所有的人,共同的信仰使得可以做出奇跡。
很偉大。
所謂的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吧,原來我對“只有”這個詞不理解,現在明白多了。
《張思德》是北京紫禁城電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響樂團演奏為主的電影配樂的水準不在一般好萊塢電影配樂之下,很切合畫面的推進,抒情主題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來單獨聽也很具可聽性,好像是一個國內作曲家的出品。導演的確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許許多多的細節,從不同的側面來反映主題、刻畫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墻上的標語一般空洞,編劇是劉恒,同樣功不可沒。
電影采用黑白膠片,一部黑白片,這些年來除了張國師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張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罷。黑白年代,純真年代,那些人都這么純,那些鏡頭都這么親切:延安燦爛的日子,經典的席地手搖織布機,再現戰士力與美的揮鐵鎬開荒秋收,純情女戰士跳著集體舞,河畔洗衣飲馬猶如《東邪西毒》里邊劉嘉玲飲馬桃花溪的味道,魯藝里邊跳芭蕾的女文藝兵,還有照例是自作風趣的我領導人,還有那個木訥的大齡未婚做事不吭聲的張思德,這個踹三腳也出不來一個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個。
為什么服務,為人民服務,死得其所
乍一看影片評分才6.5,不知是否是因為電影是主旋律,就被扣上了低分的帽子,私以為這部片子應該在7.5分以上,最起碼要比戰狼2之流要強吧。
我們評價一部電影,應該從它的故事結構細節寓意等多方面來評判,這部片子無論是吳軍演技還是背景音樂,主題的把握還是故事的銜接,都處理的比較好,特別是從一些細節一些小事來講大道理,用樸實的話老百姓的話講大道理,處理的算比較自然了,要做到這點真的不容易。
張思德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其表達的主題——平凡人的偉大,已經超越了歌功頌德的大多數主旋律電影
正劇故事喜劇化,英雄人物凡俗化。張思德老實巴交,不善言辭,臟活累活搶著干,甘當梯子、自編草鞋、為孩子擦屁股……,細小處見真誠,瑣屑中顯偉大。老子言:“圣人不積”“為而不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編劇高明,深諳此理。1944年安塞燒炭犧牲,毛主席說:“普通、平常、像清涼山上的草一樣,……正是這些人支撐了我們的事業。”實乃至論!
今天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這部電影。
張思德,質樸與純真,木訥與憨厚,讓人感動。
黑白影像,沒有歌功頌德的露骨粉飾,沒有槍林彈雨的蕩氣回腸,
只有一些現實中細碎的生活情景---
一個普通人,一些普通的事,卻表達出至真至純的人性。
尤其喜歡電影中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讓我想到《看上去很美》里的方槍槍,呵呵。
寫于08.4.25
張思德:跟著毛主席,走向光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2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