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11-05 13:35
首映:1993-09-08(法國) / 1993-10-10(波蘭)
年代:1993
時長:98分鐘
語言:法語,波蘭語,羅馬尼
評分:8.5
觀看數:31611
熱播指數:119
來源網:三年影院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意外的愛情片 與其說自由,不如說掙扎
藍色,是世間最憂郁的顏色,也是世間最自由的顏色。
全片的開頭,便是沉悶陰郁的調調。女主人公Julie一家人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丈夫柏利斯和5歲的女兒不幸去世,她萬念俱灰,將柏利斯生前創作的樂曲手稿全部毀掉,也不接受外界采訪,獨自租了一間公寓,自我地過活。而柏利斯生前好友Oliver苦苦追求她多時,并且續寫了柏利斯未完成的交響曲。Julie并不接受這一切,她將自己孤立封閉起來,那么決絕地想要遺忘過去,但回憶卻像一把沉重的枷鎖一般囚禁著她。
不得不感慨,本片的細節非常到位,在聲光影之間感受到細小而灼熱的溫暖直抵靈魂深處。
Julie的內心如同她的外表一樣堅強,孤傲。在得知丈夫女兒去世的消息時,Julie偷偷在醫院拿了半瓶安眠藥,剛剛吃進嘴里后她像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立刻把滿滿一嘴的藥片全部吐了出來,她其實并不想死,只是心里邁不過那道坎。藍色,終于出現了。Julie回到老房子,從那間刷成藍色的臥室里扯下一串藍色的風鈴,那是她唯一帶走的過去的物品。當她坐在漆黑的樓梯上,藍色風鈴反射過來的藍光美麗殘忍
當你以為自己得到了完全的自由之后,自由又反過來開始束縛你,因為它總與孤獨和痛苦相伴,是自由讓我們無法成為真正真正獨立的個體,也是自由讓我們孤獨無助。很多時候我們期待自由,得到了之后卻希望有人陪伴,時間久了又希望一個人做自己的事。這種永遠存在的矛盾,就像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愛對方或者沉浸在愛情里面,而是愛戀情中的自己和沉浸在愛情里全心全意付出的自己,我們都偏離了愛情的主體,我們都是自私的。所以當女主發現了亡夫的情人,她才從自我隔離、以孤獨換取救贖的試圖中脫身。當然,救贖尚未完成,女主還在藍色之中哭泣,生命中的過客們也一個人在過自己的生活,每一個孤獨的個體都難以做到完全的救贖。
記憶中的《藍》
一
以前被人問到最愛什么顏色,我總是毫不猶豫地選擇藍色。
凡高的向日葵中,我挑的是藍色背景的那幅,掛在自己的臥室里。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是我愛的影片,他的電影細膩,深刻,能夠使人發出內心最深處的共鳴,而且升騰出一種看似細微,卻能延綿的力量。
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候,我時常在不經意間想起它,電影中的許多片斷、音樂,會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沒有哪部電影讓我如此印象深刻,更沒有哪部電影會在我看過后許久,仍會在人生的一些痛苦旅程中,憶起它的一些細節,并從中找到繼續面對明天的些微理由。盡管這理由在發生的當時,顯得那樣微不足道。
這是在當初看《藍》時,絕沒有想到的。
對我而言,只有《藍》,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能讓你在苦痛時,憶起它,并找到努力微笑的理由。
二
還記得,影片的開頭有些晃,嘈雜的聲音,不同的視角交叉疊加。從那個男孩眼中看到了車禍的發生。
一瞬間,幸福和不幸,平靜的生活和殘酷的人生,命運的轉變,只在這一剎那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雙眼睛會說話,它的主人是朱麗葉?比諾什。
第N+1次地在深夜看《藍》。這不是一部會激發激動情緒的電影,沒有灼痛到流下眼淚,也沒有振奮到心里鼓鼓地快樂。可是,你會喜歡獨自看這部電影,你會選擇一個安靜的夜晚,這些,都是與藍色共振的頻道,如果要加上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氣氛,那便是“悲傷”。
真正的悲傷深切至肌膚深處。手握成拳,在粗礪的石墻上急速劃過而不覺得痛,是因為心中的痛比肌膚的更切。當心靈已經迷失,懷抱希望的勇氣已經失去,肉體便不再重要,吃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覺得美味,穿再時髦的服飾也不覺得美麗,只為了活著而照顧肉身,以最低的限度。
真正的悲傷無法慟哭。淚水無聲滑落,象朱莉躲在被子里用遠程電視收看丈夫和女兒的葬禮,生命的一部分已經隨之而去,再也無法重生,人,突然變得輕飄飄的無力,甚至連哭的力量都不能集中。
真正的悲傷沒有言語可以描繪。是一種恍惚,卻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妥,是一種靜默,完全沒有和人交流的愿望。依然吃飯睡覺走路呼吸,可是精魂已經與愛同去,此后經年,輕風明月,都再與我無關。
法國國旗的三原色為藍、白、紅,這三個顏色分別代表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內涵。 耶斯耶夫斯基從以此出發,拍攝了《藍》、《白》、《紅》三部曲。但如若以先入為主的方式,用自由去衡量《藍》,用平等去衡量《白》,用博愛去衡量《紅》,到最后我們會發現,所謂的自由、平等、博愛在影片中根本是虛無的。它不是裸露的存在。
歷史上某段時期,藍色因其幽暗神秘,常常被用來形容女性。而象征著活力、健碩的紅色才被形容男性。但《藍》并沒有代表女性,而是記憶。
《藍》的故事圍繞茱莉展開,一開場
由波蘭的重要導演奇士勞斯基拍攝的電影:《三色》。共分藍、白、紅三部,三色也是法國國旗的顏色,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上半年剛看完《藍色》,最近又拿出來重溫。一方面是喜歡茱麗葉.畢諾許。(茱麗葉.畢諾許因此片獲得獲得凱撒電影獎和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再則,于生長在波蘭的奇士勞斯基來說,“自由”對他而言,應該具有更深層的意義。可惜他在《三色》出品后沒幾年,就過世了!
電影以一場死亡車禍開場。茱莉和派里斯是一對音樂家夫婦,有一個女兒。某天,發生嚴重車禍,派里斯和女兒死了,茱莉活下來。太過痛苦的她試圖自殺,但沒有成功。(影片并沒有告訴我們,她是覺得自己不想死了?還是沒有勇氣死!),茱莉感到憤怒、沮喪。她的幸福平靜的生活被剝奪了!整個人生完全翻轉,令她不知所措。
茱莉決定放棄一切。她不要任何東西,“愛情、朋友都是陷阱”她說。當她處理好所有繁雜瑣碎的事情后,打電話給派里斯的助理奧利佛,問他:“你是否愛我?”“是”,他說,“何時?”,“從我為派里斯工作開始。”她如何知道?我想是出于女人的直覺吧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意外的愛情片 與其說自由,不如說掙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