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
晚上看到12點多,第二天重播又看!
很搞笑的,土豆先生說,我要換上生氣的眼睛!然后把一雙新鞋按在了臉上!
片尾的花絮也做的好有趣,人家拍動畫片拍的好精致呀!!

看完之后感觸良多。玩具總動員系列給人的觀感如此精彩,我認為一大原因是——矛盾叢生,變數繁雜。縱觀其他動作片之類的,有的走向如此相似便是因為都可以簡單歸結為正派與反派的戰斗。觀眾從頭到尾注意力只需放在正邪兩個方向上,幾乎沒有絲毫的偏移與波動。反觀玩具總動員,扯壞手臂的安迪,嘴上安撫的媽媽,財欲熏心的玩具商……共同促成了安迪的被偷。雖然主要矛盾與敵手還是玩具商,但讀者很容易產生除了“憤怒”與“焦心”以外的其他情緒與思考。
包括后來的“巴斯光年死敵扎克”,礦工老人與翠絲

(重溫toy story2存個檔~現在版權保護可太好了,截屏都截不了只好拍照)
如果說第一部展開了玩具總動員的世界觀,2開始更深入探討了孩子和玩具這一組內在關系。當玩具成為獨立個體,有了精神的自主性,孩子和玩具就不再是單方面的需要關系,而是雙向的需要與被需要的關系。
對于渴望被需要的玩具而言,被拋棄和被遺忘是玩具們最害怕的結局。幾乎每一個孩子長大都會遺忘他們的玩具,那對玩具而言,是愿意去到玩具博物館為人敬仰再無playtime還是陪一個孩子長大面對未來未知的命運?woody給出了他的答案

對玩具和對人何其不是一樣,還是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時候好啊,后來想要的多了,煩惱也多了,什么都不可能保有永久的熱情。人就是在這樣的困惑中一天天的長大,怎么辦,享受現在吧!看看電影,笑笑,然后又回來生活吧!
主創有很認真的講故事去達到現實和童話的平衡 - 孩子會長大然后忘記玩具,但是Andy喜新并不厭舊;媽媽會賣掉玩具但不會直接處理孩子的心愛之物(當然為什么孩子爸爸永遠缺位和主角是一個男孩是另一個問題)
玩具店里的巴斯光年/ ”I am your father“! /最后模擬真實電影的花絮也太像了
用玩具的價值寓意人自己的選擇:選擇在博物館里永生 還是落地做一個孩子手里的玩具直到被厭棄?劇中并沒有做絕對的二元對立,而是糅雜了反派老爺爺和胡迪的虛榮心,來使第一個選項道德上不夠正確

“玩具總動員2”1999,但是我可以陪著他長大呀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5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