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5-06-28 07:49
首映:2015-10-23(美國)
年代:2015
時長:122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7.2
觀看數:19762
熱播指數:220
來源網:三年免費觀看
“史蒂夫·喬布斯”飽滿的劇情片 喬布斯的復雜個性
說實話對《喬布斯》很失望,特別是對比當年驚艷到連續三刷的《社交網絡》,我應該算是非常失望了。
劇本依然很索爾金——人物失真,就像一篇自由發揮但水準超高的同人文,喜歡索爾金的人就像我一樣根本也沒太信影片真人會是那副德性,不喜歡他的自然是要對他的過度夸張詬病一番。所以在此我避開劇本本身,只談談電影。我覺得這部電影最欠缺的其實是導演的掌控力。主線圍繞三場發布會展開,電影的著重點卻放在刻畫喬布斯的個人形象上,場景全部是發布會前的各種人和喬幫主的各種抓狂、撕逼、互噴,電影除了法鯊的顏就只剩下他罵人不帶臟字的臺詞了。說到形象,博伊爾鏡頭下的喬布斯只能讓我體會到這是個完全不通人情冷酷卻又理想狂熱的天才,法鯊演的很贊,出色地完成了劇本任務,但是影片的主題呢?高端黑喬幫主嗎?還是就為了助攻法鯊角逐一次小金人?
說實話,因為編劇還是《社交》時候的編劇,劇本依稀可見《社交》的一點影子,都有利益相爭好友背叛之類的情節,都是以描畫一個不近人情的天才為中心,但《社交》的高妙在于拍攝手法和情節的展開、推動上
看完這部電影很疑惑,對喬布斯這樣的人物你究竟該怎樣看待,很不理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有我這樣的疑惑:他不承認那是自己的女兒,可還是給她交了學費,不接納自己的老婆,可還是給她買了房子,不承認以女兒的名字命名電腦,可最后還是承認了,不認可那個工程師的蘋果二代,可還請他參加發布會……總之,這部電影精彩的地方就在這里,你如果仔細研究這些對白,會發現喬布斯是一個很難讓人理解的人物,以至于我不得不想起剛看過的《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斯特里夫蘭,同樣是天才,同樣讓人覺得不可理喻,不近人情,但又不得不對他的才華無比佩服,這些天才追求的東西總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我看了許多評論,人們對喬布斯這種矛盾的解釋歸結為‘偏執狂’‘最多,這種說法放在工作上說的通,‘絕不延遲開始時間’‘對圖片的完美要求’‘對閉合系統的堅持’,這些特征的確不假,能夠解釋他身上許多怪異的行為。但是,還有許多行為卻不是這個詞能概括的,如生活上感知力差(女兒問他以前問過的問題,他竟然不知道為什么,問了市場總監
這部影片,成本不到好萊塢影片平均水準,全片沒有任何電腦特效和炫目打斗,但上映時卻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全球觀眾翹首以待。片名簡單直白,《史蒂夫·喬布斯》,對,就是那位蘋果教父。
懶得看文字的朋友們依然可以點擊觀看視頻版,搶先一睹該影片:http://v.qq.com/cover/a/atrm30dn0k72il5.html?vid=q017173bx3f
三生萬物的劇情結構
史蒂夫·喬布斯的一生實在太多太豐富多彩又飽受爭議,既有人對他愛的發瘋,也有人對其恨之入骨。這難怪本片從從立項開始,就經歷了諸如換人風波、黑客事件等波折,原先的制片商索尼一氣之下索性甩手不干,接盤俠環球公司面對窘況也是左右為難,最后決定索性放手一搏,用一種極其罕見的故事結構來講述喬布斯的故事.
本片拋棄了傳統人物傳記片流水賬式的推進方式,而是創造性的選取了喬布斯人生當中的三個里程碑的時刻,即三個關鍵產品的發布會——分別是1984年第一臺Mac電腦的問世、1998年喬布斯離開蘋果后另立門戶
“Two most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llies win the war and this.”
“二十世紀最無與倫比的兩件事:同盟國獲勝和這個。”
在IMac的發布會前夕喬布斯整理著領結無不意氣風發,盡管剛從私生女贍養的聲淚俱下控訴中得以脫身。
“Because artists lead and hacks ask for a show of hands.”
“因為藝術家引領時代,而庸才只會舉手表決。”
那個被逐出公司的目中無人的天才,伴隨著會議室落地窗外肆虐暴雨聲的氛圍合奏,也會流露出一霎脆弱的神色。
有時候電影給我們的感受仿佛才是音畫轉隱去,主題曲響起,漆黑的背景上字幕上升,那一刻關乎一切的實質。那種極度情緒化的終曲情緒在腦海中褪去后,慢慢拆解了那些自我本我,環境配樂,風華絕代的臉孔,這個問題,一部電影的本質或者是什么造就了它才會給出答案。
史蒂夫?喬布斯就是一顆自負的恒星,億萬光年外所見的光與熱的偉業,始作俑者日復一日地自轉,而無論是其無名信徒,還是真正在其生命中不可缺席者,排斥,厭惡
“史蒂夫·喬布斯”飽滿的劇情片 喬布斯的復雜個性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