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審判》是成熟手法建構的佳作,可學習借鑒的佳作。
先事件、再庭審的兩段式,是類律政題材最常見的講故事法。如《法律與秩序》,幾百集都這個模子。庭審,案情總得反復念叨,既如此,干脆把事兒拆了穿插在庭審中。二合一,整體更清爽,肚子里倒多了曲折,不更好玩嗎?
還有,角色需要跟著情節成形。兩段式,節奏峰——谷——峰。那么,在中段,角色是不是也得下落?穿插式,角色能踏著雙螺旋敘事始終上行,看起來更舒服。
如Tom Hayden,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又茍又彪的兩面性

其實這部電影的劇本在2007年就寫好了,本來計劃由斯皮爾伯格執導,后來因為好萊塢編劇大罷工,拍攝計劃才被擱置到了今天。這部電影里面的臺詞還是保留了一些犀利幽默和高密度的詞匯,中間夾雜了幽默段子和激烈的爭辯,以及大量人物和快速剪輯,雖然艾倫有能力將臺詞寫得不無聊,但對于觀眾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人認為還是比較值得觀看的,表示用網盤看完正香啊!!

美國大選正盛,大眾對于政治的關心與否,都不影響該片傳遞出的反思。將社會賴以持續發展的幾個方面都融進了激烈無比的庭審舞臺。準確把握現狀和過去的相似性,以電影為宣言,同時兼具了對基本故事的訴說和人物的塑形,編劇很會寫。
演技的部分很穩,都是“老戲骨”,基本性格都拿捏到位。雖然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一些戲說的痕跡過于明顯,同時編劇立場也異常明確。這不是壞事,因為配上了得當敘事手法,還有密集的信息交織,有了歷史宣言式的重現。不知道歷史上7位斗士的個性是否如劇中一般

“對白如子彈,剪輯如利刃,索金不給與觀眾任何喘息的機會,切莫松懈與退縮。”
1
關于影片角度
這部影片讓有的同學想起了另一部電影——《辯護人》。《芝加哥七君子審判》這部電影是完全站在一個角度——即“七君子”一方的角度——上去敘事的。有的同學認為作為歷史片。是不是應該更加冷靜客觀一點。然而事實上很少有完全客觀地、站在多方角度上敘事的影片。不管什么影片,其實挺難做到百分百的客觀的。
從拍東西的角度上來說,完全五五開的角度其實挺難的
微信公眾號:[Anttitune]
在2020年這場世界矚目的美國大選中,川普不負眾望地敗選了——但其實這么說不太合適,因為作為敗選總統,川普的得票數仍高居史上參選人第二,甚至比第一次當選得票數還高;當我們滿心歡喜地以為這是“大多數人的勝利”時,其實對同樣多的人口來說,川普的下臺也是“民主的失敗”。
如果說給拜登投票的人的心態有很多都是“誰都行,只要不是Trump”,那么使川普成為得票率第二的總統候選人的,卻是實打實地想讓他領導美國的人,這個事實更讓人覺得surreal——而這種荒謬感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總有一些人在不斷推進著世界的進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3wbaidu.net/zhonghe/vod-1082.html